录抄名字打分测算

录抄五行解析

  年柱 月柱 日柱 时柱
公历生日 2025 5 20 00
农历生日 乙巳年 四月 廿三日 子时
生辰八字 乙巳 辛巳 己丑 甲子
五行属相 木火 金火 土土 木水
86
录抄的名字打分测试结果
结合五行、三才五格等综合因素计算的得分。

其他参考建议:

录抄名字解释

【录】[①][lù][《廣韻》盧谷切,入屋,來。]“彔1”的新字形。(1)见“曲”。(2)见“蔌”。(3)“錄”的简化字。[②][lù]“録1”的简化字。[③][lǜ]“録2”的简化字。
【抄】[①][chāo][《廣韻》楚交切,平肴,初。][《廣韻》初教切,去效,初。](1)掠夺;袭击。(2)指掠袭击的人。(3)抢生意。(4)从侧面绕过去。(5)誊写。(6)写录或选编的集子。(7)泛指册子。(8)袭;搬用。(9)总括,归纳。(10)用匙取食物。(11)指合掌成勺形以取物。(12)造纸工艺流程之一,谓用竹帘将纸浆取出一层。参见“紙”。(13)提取税收。(14)查点;搜查;没收。(15)拿,手持。(16)叉;交叉。(17)手伸进或插入袖筒或衣襟里面。(18)方言。用脚步测量。(19)量词。古容量单位。六百粟为一,一升的千分之一。(20)量词。后用以泛称微量的量词。(21)量词。二缕为一。(22)量词。西夏所定兵制,正军一人,负担一人,合称一。[②][chào]同“耖1”。(1)用耖整地。即将翻耕过的土壤再用耖进行浅耕松土。(2)泛指翻土。[③][chǎo]用同“吵”。

录抄名字五格解析

繁体:錄

笔画:8

五行:火

繁体:抄

笔画:7

五行:金

天格 人格 地格 外格 总格
【17】 【24】 【9】 【2】 【24】
【金】 【火】 【水】 【木】 【火】
【半吉】 【大吉】 【凶】 【大凶】 【凶】
天格17的解析:天格是姓氏格,姓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生的影响较弱。
天格像素
(刚强) 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天格解析
权威刚强,有己无人,以至于与人不和,如避开此短处则为大吉。
诗曰:突破万难权威高,刚性固执如英豪,须事谨慎守和平,可得大功福绵绵。

突破万难的刚柔兼备数。(半吉)
基业:天宫、将星、威武、艺术、文明。
家庭:女性若能教养女德,贤慧者可望园满。
健康:心身健康,可望长寿。
含义:权威刚强,有已无人,以至与人不和,如善于避开此短处,则为大吉。意志坚定,具突破万难的气节是其最大的优点。如过于无理任性,恐反成失败,如果立志勇往向前,必成功而建大业。若陷过刚而变固执,必招厄患,切要警戒。妇女有此数者易流于男性化,如果能涵养女德,存心温和,福禄自然随之。但先天条件弱的妇女,反要用此数为妥。
人格24的解析:人格数又称主运格,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人格象素
(掘藏得金)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大吉)
人格解析
金钱丰盈数,德智兼备,白手成家,财产愈来愈丰厚,财库。
诗曰:家门余庆福无疆,子孙繁荣富贵强,白手成家立大业,财源广进智谋全。

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大吉)
基业:大官、福星、文昌、企业,财库、君臣,工商、富贵。
家庭;不依祖业而立身,家庭圆满,兄弟和睦,但应保持无私。
健康:松柏常青,可望长寿。
含义:路途多有崎岖,实为难免。然而策略智谋出众,白手可以成家,财源广进到老愈直,子孙继承余庆的福运。
地格9的解析:地格数是前运格和基础运格,代表少年时期。
地格象素
(大成之数)大成之数,蕴涵凶险,或成或败,难以把握。 (凶)
地格解析
吉尽凶始,穷乏之数。有不测灾祸,实为人生最大恶运。
诗曰:与尽凶始入困途,窘迫病难失亲和,灾害短命无所止,生离死别却哀悲。

破舟进海,吉尽凶相,穷乏之数。(凶)
基业:官禄、图印、太极、怪杰、富翁、突破。
家庭:亲情不睦,口说长短者多,力持贤明者平安。
健康:女性成风流或与夫别离病弱,弱女皆晚婚。多积德可免短命。
含义:利去劫空,陷落穷迫、逆运、短命,悲痛或者幼小离亲而困苦,或者病弱,不遇,遭难废疾,贫困,灾难,孤独甚至刑罚。有不测遇凶祸,人格有此数者则为大凶,即或一身得免灾害。也难免配偶丧失。有缺子之叹。实为人生最大恶运但也有例外的怪杰,富豪能出此数者。
外格2的解析:外格通常指和社会上的关係的融洽程度。其数理对人生的影响较弱。
外格象素
(两仪之数)两仪之数,混沌未开,进退保守,志望难达。 (大凶)
外格解析
未定的分离破灭数,混沌未定,为最大凶恶的暗示。
诗曰:混浊未定如萍动,乱离不安亦波浪,独立无力多灾难,变动病弱又短命。

一身孤节,属末定的分离破灭数。(大凶)
基业:劫财、破灭、灾危、破家、红艳、变迁、美貌。
家庭:亲情疏远、夫妻应相互理解、则免别离之苦。
健庭:凶弱、短亦有之,易患皮肤病外伤、矢折。
含义:混沌末定数。为最大凶恶的暗示,无独力之气力进退失自由、其内外生波澜因苦不安。摇动、病患遭难,甚至残废。如伴有其他好数者不致夭折,其人辛苦一生,志望难达破灭无常。
总格24的解析:总格数有称后运格,影响个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总格象素
成功运被压抑,不能成功,有脑溢血发狂急死等凶兆。   (凶)
总格解析
金钱丰盈数,德智兼备,白手成家,财产愈来愈丰厚,财库。
诗曰:家门余庆福无疆,子孙繁荣富贵强,白手成家立大业,财源广进智谋全。

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大吉)
基业:大官、福星、文昌、企业,财库、君臣,工商、富贵。
家庭;不依祖业而立身,家庭圆满,兄弟和睦,但应保持无私。
健康:松柏常青,可望长寿。
含义:路途多有崎岖,实为难免。然而策略智谋出众,白手可以成家,财源广进到老愈直,子孙继承余庆的福运。

录抄名字的寓意

  • 拼音: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錄;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362第11【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 音六。【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吳語】今大國越錄。【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 盧谷切,音祿。錄錄,不自異也。【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 良據切,音慮。寬省也。【揚子·太 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王涯說】通作慮。【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 拼音:chāo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抄;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20第10【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 與鈔同。叉取也。【杜甫詩】飯抄雲子白。【韓愈詩】匙抄爛飯穩送之。 又【廣韻】略取也。【魏志·太祖紀註】抄略諸郡。 又【增韻】謄寫也。【通俗文】遮取謂之抄,寫錄之目亦謂之抄。 又姓。明永樂中有舉人抄思。 又【集韻】楚絞切,音炒。抄掠也。 又【唐韻】初教切【集韻】【韻會】楚教切, 鈔去聲。亦略取也。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 【集韻】或作摷。本作鈔。
诗词来源:
云子白,瓜嚼水精寒。唐·作者: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弟子将歌遍叠,宫人分散舞衣裳。中唐·作者:王建《送宫人入道》
新诗欲写中朝满,旧卷常外国将。中唐·作者:王建《寄杨十二秘书》
疏讲青龙归禁苑,歌白雪乞梨园。唐·作者:章孝标《蜀中赠广上人》
香凝锦帐书后,月转棠阴送客还。五代·作者:贯休《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白月半窗朮序,清泉一器授芝图。唐·作者:皮日休《新秋即事三首 其二》
竹屏风扇遗事,柘步舆竿系隐书。唐·作者:皮日休《南阳润卿将归雷平因而有赠》
纵欲前史,贫难遂此心。唐·作者:张乔《秘省伴直》
未成抛素几,锡环应撼过寒塘。唐·作者:陆龟蒙《和访寂上人不遇》
鬓白祗应秋鍊句,眼昏多为夜书。唐末·作者:杜荀鹤《闲居书事》
多少僧中僧行高,偈成流落遍僧。唐末·作者:杜荀鹤《赠元上人》
檐底水涵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唐末·作者:杜荀鹤《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佛顶经忆惠休,众人皆谓我悠悠。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寄僧寓题》
先生声价在,寰宇几人。唐末五代初·作者:归仁《酬沈先辈卷》
行婆饷送新童子,居士条施利钱。前蜀·作者:杨德辉《徵青州长老嘲僧门 其二》
逼真但使心无著,混俗何妨手强。五代·作者:廖匡图《和人赠沈彬》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五代·作者:赵延寿《塞上》
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五代·作者:熊皦《怀三茅道友》
今开讲会同严饰,施利全凭导首。后晋至后周·作者:释圆鉴《十偈辞 其九 赞普满塔十首》
酝成春酒谁斟酌,得新书自校雠。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和清源太保寄湖州潘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