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榛珠名字打分测算

折榛珠五行解析

  年柱 月柱 日柱 时柱
公历生日 2025 5 3 19
农历生日 乙巳年 四月 初六日 戌时
生辰八字 乙巳 庚辰 壬申 庚戌
五行属相 木火 金土 水金 金土
91
折榛珠的名字打分测试结果
结合五行、三才五格等综合因素计算的得分。

其他参考建议:

折榛珠名字解释

【折】[①][zhé][《廣韻》旨熱切,入薛,章。]亦作“扸2”。“摺1”的简化字。(1)断;摘取。(2)曲;弯。(3)反转;改变方向。(4)服。(5)责难,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缺点。(6)屈服;屈尊。(7)毁;挫败。(8)磨。(9)毁掉;减损。(10)夭;死亡。(11)犹杜,闭。参见“口”。(12)判断;裁决。(13)合;抵当。(14)扣。(15)叠。(16)子。(17)绉纹;绉。(18)指起皱纹。(19)开采。(20)握持。(21)表示手握的大小。(22)倾斜容器,使里面的东西出来。(23)汉字笔画名。(24)戏曲名词。元明杂剧结构的一个段落称。每剧大都为四,每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韵到底的一个整套。明清传奇剧一般分“出(齣)”,也有写作“”的。其中可单独演出的叫子戏。后亦指歌舞剧的一幕。(25)古代封土为坛进行祭地的处所。(26)古代葬具。(27)见“”。(28)姓。汉有像。见《後汉书》本传。[②][zhē](1)倒转;翻转。(2)倒过来倒过去。[③][shé][《廣韻》常列切,入薛,禪。](1)断而犹连。(2)亏损,蚀耗。[④][tí][《廣韻》杜奚切,平齊,定。]见“4”。
【榛】[①][zhēn][《廣韻》側詵切,平臻,莊。]亦作“樼1”。亦作“獉1”。(1)果木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互生,圆卵形或倒卵形,春日开花,雌雄同株,雄花黄褐色,雌花紅紫色,实如栗,可食用或榨油。(2)特指其果实。(3)丛木。(4)草木丛生貌。亦以形容荒废,衰败。
【珠】[①][zhū][《廣韻》章俱切,平虞,章。](1)珍。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球。常作贵重饰物。(2)玉。(3)比喻华美的文词。(4)指有光泽的圆粒。(5)量词。多用于液体,犹滴。(6)通“朱”。红色。

折榛珠名字五格解析

繁体:折

笔画:7

五行:火

繁体:榛

笔画:14

五行:木

繁体:珠

笔画:10

五行:金

天格 人格 地格 外格 总格
【9】 【22】 【25】 【12】 【33】
【水】 【木】 【土】 【木】 【火】
【凶】 【凶】 【大吉】 【凶】 【吉】
天格9的解析:天格是姓氏格,姓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生的影响较弱。
天格像素
(大成之数)大成之数,蕴涵凶险,或成或败,难以把握。 (凶)
天格解析
吉尽凶始,穷乏之数。有不测灾祸,实为人生最大恶运。
诗曰:与尽凶始入困途,窘迫病难失亲和,灾害短命无所止,生离死别却哀悲。

破舟进海,吉尽凶相,穷乏之数。(凶)
基业:官禄、图印、太极、怪杰、富翁、突破。
家庭:亲情不睦,口说长短者多,力持贤明者平安。
健康:女性成风流或与夫别离病弱,弱女皆晚婚。多积德可免短命。
含义:利去劫空,陷落穷迫、逆运、短命,悲痛或者幼小离亲而困苦,或者病弱,不遇,遭难废疾,贫困,灾难,孤独甚至刑罚。有不测遇凶祸,人格有此数者则为大凶,即或一身得免灾害。也难免配偶丧失。有缺子之叹。实为人生最大恶运但也有例外的怪杰,富豪能出此数者。
人格22的解析:人格数又称主运格,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人格象素
(秋草逢霜)秋草逢霜,困难疾弱,虽出豪杰,人生波折。 (凶)
人格解析
秋草逢霜,徒劳无功,百事不如意,人生多波折。
诗曰:秋草逢霜不如意,不平不满却难依,逆境挫折意志薄,身世凋零心过劳。

秋草逢霜的斗争数。(凶)
基业:远洋、天乙,君臣,将星、劫赌,市财。
健康:常有暗疾,三好四怯或医短命。
含义;百事不如意,志向半途而废,多属懦弱,正职秋草逢霜之象,困难,病弱无气力,陷孤独,逆境不平常,但也有伟人,豪杰有此数者,不过其人生多波折。
地格25的解析:地格数是前运格和基础运格,代表少年时期。
地格象素
(荣俊)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涵养性情,可成大业。  (大吉)
地格解析
英俊、资性英敏、性格刚毅。有才华、但性情不平衡,偏重一方,言语柔中带硬,应谦虚。
诗曰:资性英敏有奇能,柔中带硬真性情,修身涵养与人和,奏功获得大鸿图。

英俊,资性英敏的刚毅数。(大吉)
基业;君臣、首领、福星、文昌、企业、财禄、技艺、财库、进田。
健康:健康自在,三才善良者可望长寿。
含义:资性英敏,有奇特的才智,唯性情不平衡而偏重于一方,言语多少有点棱角柔中带硬,性格刚毅,与外人打交道缺谦虚。培养谦虚品性,修身涵养,以其英俊之才,自有望成大业。
外格12的解析:外格通常指和社会上的关係的融洽程度。其数理对人生的影响较弱。
外格象素
(掘井无泉)无理之数,发展薄弱,虽生不足,难酬志向。 (凶)
外格解析
意志脆弱、家庭寂寞,企图不顾薄弱之力做无能力的事多失败。
诗曰:意志薄弱不伸长,易招失败遇灾殃,家属缘薄孤独命,安居守分保平安。

掘井无泉,意志脆弱,家庭寂寞数。(凶)
基业:凶星、破厄、劫财、时禄。
家庭:亲情如秋水,骨肉似寒炭,施恩招怨。宜提高气节健康:枯木待春,小心神经衷弱,骨癌之疾、外伤、皮肤病,三才良者可安全。
含义:有无理伸张之象,不顾脆弱之力,企图做无能力做的事,多失败。遇事易生足之心。家庭无缘,孤独、遇难、逆境、病弱、不如意、困难等,又可因其他运配合而导致意外的失败,甚至有不能完寿的悲运。
总格33的解析:总格数有称后运格,影响个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总格象素
得上级提拔获得成功和发展,基础稳固,心身健全,繁荣昌隆,幸福长寿。   (吉)
总格解析
功威智谋,名闻天下,常人恐不堪当。(女性用则不吉,婚姻不顺)
诗曰:家门隆昌精神爽,协得名利星月朗,女乃孤寡不堪当,男是天下富豪翁。

家门昌隆,才德开展数。(大吉)
基业:天官,臣将,部长,文昌,学士,田宅,富翁。
家庭:可望幸福,身强口硬,妇女用则孤寡。
健康:可望健康,三才不善或不合先天五行者,病患亦有之。
含义:鸾风相会之象,形成确定之意。多功威智谋,刚毅果断有如旭日东升,旺极昌隆至极,属名闻天下的吉祥数。但如果过刚毅,反致误事,而且过贵重,常人恐不堪受。又物极必反,繁荣的反面为黑暗,勿轻用之,妇女断不可用,用则孤寡。

折榛珠名字的寓意

  • 拼音:shé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折;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22第04【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 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 。【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又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又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又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又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又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又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又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又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又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又【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又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又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 侯,蔡叔,盟于折。 又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又【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 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又【集韻】【韻會】【正韻】 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 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又【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 《說文》作 ,从斤斷艸。籀文作 ,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考證:〔【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晳也。〕 謹照原文晳改晢。

  • 拼音:zhēn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榛;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543第18【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 音臻。【唐韻】同 。【說文】木也。【詩·邶風】山有榛。【大雅】榛楛濟濟。 一曰蕪也。【揚雄·反騷】枳棘之榛榛兮。【註】榛榛,梗穢貌。 又【說文】 註,果實如小栗,引莊公二十四年《左傳》女摰不過 栗。【徐曰】今五經皆作榛,榛有臻至之義。又【禮·曲禮】婦人之摰,椇榛脯脩棗栗。【釋文】古本作 。○按此二說,則榛訓木名, 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又【韻會】或作樼。【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註】榛樼同。 又榛筓,婦人喪服。【禮·檀弓】榛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又聚木曰榛。【淮南子·原道訓】木處榛巢,水居窟穴。 又【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 同。 又叶渠年切,音近 。【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注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榛榛。衍平聲。考證:〔【禮·曲禮】椇榛脯脩棗栗。【註】榛,古作 。〕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榛古改古本。
诗词来源:
缉芰知还楚,披似避秦。初唐·作者: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其一》
门径从草,无心走马蹄。唐·作者:杜甫《畏人》
草荒凉村落空,驱驰卒岁亦何功。盛唐·作者:皇甫冉《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
鸟雀空城在,芜旧路迁。中唐·作者:刘长卿《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万里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唐·作者:刘商《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中唐·作者:刘禹锡《汉寿城春望》
向坟道径没荒,满室诗书积闇尘。唐·作者:白居易《过颜处士墓》
鸟起飘松霰,麇行动谷。唐·作者:李德裕《近腊对雪有怀林居》
一室炉峰下,荒手自开。唐·作者:张祜《赠庐山僧》
一闭朝元路,唯有悲风吹晚松。唐·作者:嵩岳诸仙《嫁女诗 其八》
至今南顿诸耆旧,犹指芜作弄田。唐·作者:温庭筠《奉天西佛寺》
二年战地成桑茗,千里荒作比闾。唐·作者:方干《贼退后赠刘将军》
鼠穿月榭荆合,草掩花园畦垄平。唐·作者:李玫《喷玉泉冥会诗八首 白衣叟喷玉泉感旧游书怀》
茫茫驱匹马,归处是荒。唐·作者:薛能《早春归山中旧居》
槎翘独鸟沙汀畔,风遰连樯雪浪间。唐末·作者:罗邺《登凌歊台》
诸境教人认,荒引烧烧。五代·作者:贯休《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其七》
梁王兔苑荆里,炀帝鸡台梦想中。唐末·作者:罗隐《所思》
莫悲建业荆满,昔日繁华是帝京。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杂感》
已失当时路,槐柳全无旧日烟。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
翠是钱神染,河岳期须国士钟。晚唐·作者:黄滔《钟陵故人》

  • 拼音:zhū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 珠;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730第29【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 音朱。【說文】蚌之隂精。春秋國語曰:珠以禦火災,是也。【通雅】古有辟塵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徑寸,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非獨出於蚌也。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 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懷遠·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爲滑珠,滑珠之次爲磊砢珠,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爲稅珠,稅珠之次爲蔥珠。見續博物志。【書·禹貢】淮夷 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又【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 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又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又連珠,文家篇名。【傅 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又【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诗词来源:
红树摇歌扇,绿飘舞衣。隋末至初唐·作者:陈子良《詶萧侍中春园听妓》
色共梁远,光随赵璧圆。隋末唐初·作者:褚亮《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花明栖凤阁,散影娥池。初唐·作者:上官仪《咏雪应诏》
银消风烛尽,灭夜轮虚。初唐·作者:上官仪《江王太妃挽歌》
芳晨丽日桃花浦,帘翠帐凤凰楼。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泫丛缔叶,起溜镜图波。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咏雨》
罩云朝盖上,穿露晓呈。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月晦》
帘烛燄动,绣柱月光浮。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冬宵各为四韵》
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赋帘》
历历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唐·作者:何仲宣《七夕赋咏成篇》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光。唐·作者:张文琮《咏水》
绮霞遥笼帐,丛细网林。初唐·作者:李治《谒大慈恩寺》
裛露晖冷,凌霜桂影寒。初唐·作者: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其五 秋月》
镜圆留彻,弦满箭波长。初唐·作者:卢照邻《江中望月》
林烟含障密,竹雨带危。唐·作者:周彦晖《晦日重宴》
大火乘天正,明对月圆。唐初·作者:李峤《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履陪仙驾,金声振属车。唐初·作者:李峤《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
玉垂丹棘上,湛绿荷中。唐初·作者:李峤《露》
楼写春云色,含明月辉。唐初·作者:李峤《海》
笛怨绿去,箫随弄玉来。唐初·作者:李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