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镇宇名字打分测算

百里镇宇五行解析

  年柱 月柱 日柱 时柱
公历生日 2025 5 8 13
农历生日 乙巳年 四月 十一日 未时
生辰八字 乙巳 辛巳 丁丑 丁未
五行属相 木火 金火 火土 火土
100
百里镇宇的名字打分测试结果
结合五行、三才五格等综合因素计算的得分。

其他参考建议:

百里镇宇名字解释

【百】[①][bǎi][《廣韻》博陌切,入陌,幫。](1)数词。十的十倍。(2)概数。言其多。(3)倍。(4)凡;一切;完全。(5)姓。汉有政,见《汉书·酷吏传·咸宣》。按,《史记·酷吏列传》作“白政”。[②][bó]用于地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市。[③][mò]勉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躍三,曲踊三。”杜预注:“,猶勵也。”陆德明释文:“,音陌,勱也……勱,音邁。”孔颖达疏:“言每跳皆勉力爲之。”一说踊跃之度大约有此。参阅清武亿《群经义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里】[①][lǐ][《廣韻》良士切,上止,來。](1)乡村的庐舍、宅院。后泛指乡村居民聚落。(2)城邑的市廛、街坊。今称巷弄。(3)指故乡。(4)古代地方行政组织。自周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㈠二十五家为一。《周礼·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礼记·郊特牲》:“唯爲社事,單出。”郑玄注:“二十五家爲。”㈡五十家为一。《管子·小匡》:“制五家爲軌,軌有長;十軌爲有司。”《鹖冠子·王鈇》:“五家爲伍,伍爲之長;十伍爲置有司。”㈢七十二家为一。《尚书大传》卷二:“八家而爲鄰,三鄰而爲朋,三朋而爲。”《礼记·杂记下》“主之而附於夫之黨”孔颖达疏引《论语撰考谶》:“古者七十二家爲。”㈣八十家为一。《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頌聲作矣”汉何休注:“在田曰廬,在邑曰,一八十户。”㈤一百家为一。《礼记·杂记下》:“則尹主之。”郑玄注:“《王度記》曰:百户爲。”《管子·度地》:“百家爲。”《後汉书·百官志五》:“本注曰:魁,掌一百家。”《旧唐书·食货志上》:“百户爲,五爲鄉。”㈥一百一十家为一。《明史·食货志二》:“迨造黄册成,以一百十户爲一分十甲曰甲。”《清史稿·食货志二》:“凡百有十户,推丁多者爲長。”(5)长度单位。古以三百步为一,后亦有以三百六十步为一者,今以一百五十丈为一。用为市的简称,二市合一公。(6)古代井田制亦特指方。(7)居住;为邻。(8)谓计算路程。(9)俚俗。参见“夫”、“曲”。(10)语气词。(11)方言。表人称复数。犹们。(12)古族名。(13)通“裏”。面,内部。(14)忧伤之病。(15)通“理”。道理;常理。(16)姓。春秋晋有克。见《左传·僖公八年》。(17)“裏”的简化字。
【镇】[①][zhèn][《廣韻》陟刃切,去震,知。][《廣韻》陟隣切,平真,知。]“填2”的被通假字。“1”的繁体字。亦作“鉁2”。亦作“鎭1”。(1)用重物压在上面;向下加重量。(2)指压东西的用具。(3)压制;抑止。(4)威服;压服。(5)安抚;安定。(6)守。(7)引申爲统辖管理。(8)压倒;超出。(9)显示重要;尊重。(10)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11)指根本;基础。(12)重地;险要处。(13)古代称一地区内最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14)周代九服之一。参见“鎮服”、“鎮畿”。(15)古代于边境重地设,以重兵驻守。后内地亦设。(1)北魏所设,有一部分兼理民政。其长官为都大将。《魏书·官氏志》:“詔諸征、鎮都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又:“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與刺史同。城隍、倉庫皆鎮將主之,但不治。”(2)唐初所设,为方之始,所置戍边兵力较少。将只掌防戍守御,品秩与县令相等。中唐起,之地位上升,权力增大,而内地亦相继设置,其长官为节度使,掌一方军政大权。参阅《新唐书·兵志》。(3)明代所设,专掌防守,其长官为总兵。清代仍之。《明史·兵志三》:“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初設遼東,宜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爲九邊。”参见“鎮臺”。(16)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练新军,也称为“鎮”。(17)市;集。亦以之为行政区划名。(18)旧时亦用以泛称商业繁盛处。如明清时有景德、朱仙、佛山、汉口等四大。(19)指脸色阴沉,表情严肃。(20)置食物、饮料于冰、冷水中使变凉。(21)犹常;长久。(22)整,全。(23)指圭之类。(24)星。即土星。(25)姓。明有海。见《万姓统谱·震韵》。[②][tián][《集韻》亭年切,平先,定。]通“填1”。“2”的繁体字。亦作“鎭2”。
【宇】[①][yǔ][《廣韻》王矩切,上麌,云。]亦作“1”。亦作“穻1”。(1)屋檐。(2)引申为覆盖物的边缘。(3)房屋;住所。(4)上下四方,天地之间。(5)国土,疆域;天下。(6)原野。(7)扩大。(8)覆蔽,庇荫。参见“德”。(9)胸襟;气度。(10)姓。明有灿。见《万姓统谱·麌韵》。

百里镇宇名字五格解析

繁体:百

笔画:6

五行:水

繁体:裏

笔画:7

五行:火

繁体:鎮

笔画:15

五行:金

繁体:宇

笔画:6

五行:土

天格 人格 地格 外格 总格
【13】 【25】 【24】 【12】 【37】
【火】 【土】 【火】 【木】 【金】
【大吉】 【大吉】 【大吉】 【凶】 【吉】
天格13的解析:天格是姓氏格,姓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生的影响较弱。
天格像素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大吉)
天格解析
智勇超群的大成功数,充满智慧是其特点。
诗曰:智略超群博学多,善事事路亦忍和,功业成就得富荣,艺才相身乐千锺。

智能超群的成功数。(大吉)
基业:大官、文昌、技艺、进财、学士、田产、财库。
健康:可能健全长寿、先天五行不和者不遇。
含义:富学艺才能,有智谋奇略,忍柔当事,任何难事皆巧于奏大功。为得享福贵荣华的好诱导,充满智满是其特点。(by senlon)
人格25的解析:人格数又称主运格,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人格象素
(荣俊)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涵养性情,可成大业。  (大吉)
人格解析
英俊、资性英敏、性格刚毅。有才华、但性情不平衡,偏重一方,言语柔中带硬,应谦虚。
诗曰:资性英敏有奇能,柔中带硬真性情,修身涵养与人和,奏功获得大鸿图。

英俊,资性英敏的刚毅数。(大吉)
基业;君臣、首领、福星、文昌、企业、财禄、技艺、财库、进田。
健康:健康自在,三才善良者可望长寿。
含义:资性英敏,有奇特的才智,唯性情不平衡而偏重于一方,言语多少有点棱角柔中带硬,性格刚毅,与外人打交道缺谦虚。培养谦虚品性,修身涵养,以其英俊之才,自有望成大业。
地格24的解析:地格数是前运格和基础运格,代表少年时期。
地格象素
(掘藏得金)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大吉)
地格解析
金钱丰盈数,德智兼备,白手成家,财产愈来愈丰厚,财库。
诗曰:家门余庆福无疆,子孙繁荣富贵强,白手成家立大业,财源广进智谋全。

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大吉)
基业:大官、福星、文昌、企业,财库、君臣,工商、富贵。
家庭;不依祖业而立身,家庭圆满,兄弟和睦,但应保持无私。
健康:松柏常青,可望长寿。
含义:路途多有崎岖,实为难免。然而策略智谋出众,白手可以成家,财源广进到老愈直,子孙继承余庆的福运。
外格12的解析:外格通常指和社会上的关係的融洽程度。其数理对人生的影响较弱。
外格象素
(掘井无泉)无理之数,发展薄弱,虽生不足,难酬志向。 (凶)
外格解析
意志脆弱、家庭寂寞,企图不顾薄弱之力做无能力的事多失败。
诗曰:意志薄弱不伸长,易招失败遇灾殃,家属缘薄孤独命,安居守分保平安。

掘井无泉,意志脆弱,家庭寂寞数。(凶)
基业:凶星、破厄、劫财、时禄。
家庭:亲情如秋水,骨肉似寒炭,施恩招怨。宜提高气节健康:枯木待春,小心神经衷弱,骨癌之疾、外伤、皮肤病,三才良者可安全。
含义:有无理伸张之象,不顾脆弱之力,企图做无能力做的事,多失败。遇事易生足之心。家庭无缘,孤独、遇难、逆境、病弱、不如意、困难等,又可因其他运配合而导致意外的失败,甚至有不能完寿的悲运。
总格37的解析:总格数有称后运格,影响个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总格象素
得上级提拔,享父母余德,易成功,心身健全,得长寿享荣誉。   (吉)
总格解析
权威显达,发展基业数,但其人应多注意平和,否则有孤独之感。
诗曰:权威显达得众望,忠实热诚运集旺,大德奏功无难事,终得富荣乐康旺。

权利显达,发展基业数。(大吉)
基业:将星,官禄,文昌,艺术,权利,祖业。
家庭:家庭和睦圆满,女性若有烈强,官守女德,则有可望。
健康:长寿多,先天五行或人格克者,易患疾病,少数为心脏病。
含义:独立,权威,忠实,奏功无比之象,主畅通达,热诚忠烈,得众信,破万难而成大业,慈祥有德,善发挥才能,享受天福之幸,终身富贵至极,但因权威独行,而难免有独立感,宜心存平和,留神静安。 

百里镇宇名字的寓意

  • 拼音:bǎi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字部】 百; 康熙笔画:6; 页码:页785第04〔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又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 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 ,對花空嘆息。

  • 拼音: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字部】 里; 康熙笔画:7; 页码:页1291第02【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 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 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 拼音:zhèn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鎮;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328第06【字彙】俗鎭字。
诗词来源:
莫言春稍晚,自有开花。隋末唐初·作者:褚亮《咏花烛》
溪深常抱冻,涧冷含秋。唐初·作者:王绩《山家夏日九首 其二》
梁山地险,积石阻云端。唐·作者:张文琮《蜀道难》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紫微。初唐·作者:武则天《石淙》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似秋。初唐·作者: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仙衣动,飘蓬羽盖分。初唐·作者:骆宾王《赋得白云抱幽石》
标神秀,峨峨上翠氛。唐初·作者:李峤《山》
静移吴俗,风流在汉京。初唐·作者:宋之问《饯湖州薛司马》
周天险,东南作北关。初唐·作者:宋之问《登北固山》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南。初唐·作者:李旦《石淙》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景韶年。武周·作者:薛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吴楚分江,华容改旧城。唐·作者:张说《见诸人送杜承诗因以成作》
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唐·作者:张说《幽州新岁作》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在天。唐·作者:苏颋《龙池乐章》
骊阜皇都,銮游眺八区。初唐·作者:刘宪《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祖逖方城,安期外氏乡。初唐·作者:卢藏用《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当官道,雄都俯大川。唐·作者:祖咏《观华岳》
青山口,寒风落日时。盛唐·作者: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二》
忆想兰陵,可宜猿更啼。盛唐·作者:王维《送张五諲归宣城》
晋家南作帝,京北为关。盛唐·作者: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其一》

  • 拼音: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 宇; 康熙笔画:6; 页码:页282第02〔古文〕穻【唐韻】【集韻】王矩切【等韻】于矩切, 音禹。【說文】宇,屋邊也。【釋名】宇,羽也,如鳥羽翼,自覆蔽也。【易·繫辭】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詩·豳風】八月在宇。【註】宇,簷下也。【大雅】聿來胥宇。 又【廣韻】大也。【玉篇】方也,四方上下也。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史記·秦本紀】包舉宇內。 又【孔穎達·正義】于屋,則簷邊爲宇。于國,則四垂爲宇。【周語】先王規方千里,以爲甸服,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 又隤下曰宇。【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 。 又籀文作 。【張衡·東京賦】德 天覆。 【集韻】亦作 。考證:〔【易·繫辭】上棟下宇,以蔽風雨。〕 謹照原文蔽改待。
诗词来源:
楼台侵汉,鼓角动郊墟。隋末唐初·作者:左匡政《白龟城》
崇朝方浃,宸盼俯凝旒。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奉和咏雨应诏》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宾。初唐·作者:武则天《唐明堂乐章 外办将出》
标心之梵,运想入仙洲。初唐·作者:义净《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御气云霄近,乘高宙宽。唐初·作者:李峤《九日应制得欢字》
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唐初·作者:李峤《甘露殿侍宴应制》
韶光爱日,淑气满风蹊。唐初·作者:李峤《三月奉教作》
开初景,天词掩大风。初唐·作者:薛稷《慈恩寺九日应制》
金坛疏俗,玉洞侣仙群。初唐·作者:王勃《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津涂临巨壑,村架危岑。初唐·作者:王勃《深湾夜宿》
曲池涵瑞景,文孕祥烟。唐·作者:胡元范《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其三》
豫游多景福,梵日生光。初唐·作者:宋之问《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横天室,回銮指帝休。初唐·作者:宋之问《幸少林寺应制》
出三天,登临望八川。初唐·作者:宋之问《登禅定寺阁》
内文儒重,朝端礼命优。初唐·作者:李乂《故西台侍郎上官公挽歌》
东城结敞千寻,北阙回舆具四临。初唐·作者:李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千门平旦开,天容万象列昭回。唐·作者:马怀素《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槎流天上转,茅禁中开。初唐·作者:郑愔《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 其四》
圣图恢县,歌赋小横汾。唐·作者:苏颋《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玄游乘落晖,仙蔼霏微。初唐·作者:刘宪《奉和幸白鹿观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