棐字的含义
棐字的解释
棐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fěi
- 繁体:棐
- 笔画:12
- 部首:木
棐字寓意
【棐】棐 fěi 辅助:“孰神不棐兮,陨子于溪。” 古通“菲”,菲薄。 古通“榧”,香榧,常绿乔木。 古通“篚”,盛东西的椭圆形竹器。
棐字解释
【棐】[①][fěi][《廣韻》府尾切,上尾,非。](1)辅导,辅助。(2)同“非”。不。参见“棐德”。(3)通“篚”。盛物的椭圆形竹器。(4)通“榧”。木名。即香榧。其木可制几桌,因亦代称几桌。(5)通“扉”。门扉。(6)古地名。
棐字诗词来源
【棐】刀头归约月残时,棐几流尘满兔枝。北宋·作者:宋祁《晚春至自襄阳》
样传孔子留庙堂,用称右军书棐几。北宋·作者:梅尧臣《正月二十二日江淮发运马察院督河事于国门之外予访之蔡君谟亦来蔡为真草数幅马以所用歙砚赠予》
断肠吴姬指如笋,欲剥玉棐将何从。北宋·作者:梅尧臣《宣城马御史酒阑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尝留老马与予仆》
日日春禽百转新,明窗棐几净无尘。北宋·作者:李之仪《书罗氏屏风四绝 其四》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北宋·作者:黄庭坚《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鳞棐几铺云肪。北宋·作者:米芾《自涟漪寄薛绍彭》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北宋·作者:晁补之《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
棐几有时吟夜雨,杖藜随意倚寒松。宋·作者:饶节《赠灵岩德云庵主》
松窗旧草秋蛇帖,棐几谁赓雪子吟。宋·作者:饶节《次韵灵隐小轩》
一见道人气象是,蒲团棐几生春和。宋·作者:饶节《送善权归豫章》
强撚冰纨馀睡色,倦凭棐几适閒心。北宋·作者:释德洪《夏日偶书二首 其一》
想见句成书棐几,侍儿浓笑出微涡。北宋·作者:释德洪《快亭》
新交未数故人稀,睡足明窗临棐几。北宋·作者:释德洪《隆上人归省觐留龙山为予写起信论作此谢之》
又欲置君玉堂卧,雾窗棐几春昼迟。北宋·作者:释德洪《赠王敦素兼简正平》
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北宋·作者:释德洪《孜迁善石菖蒲》
颍皋擘窠书棐几,玉勒银钩照林麓。北宋·作者:释德洪《和游谷山》
纱帷昼静棐几滑,克肖鼻祖能缀文。宋·作者:葛胜仲《次韵去非谢前教授饷泽州瓦砚》
明窗棐几静无尘,笔研清幽真不俗。北宋·作者:谢薖《次韵郤子中所藏笔几》
梦中棐几得常凭,更有南窗可寄情。北宋末·作者:周紫芝《次韵韩伯嘉拟陆龟蒙坐眠行倚食学书吟八题 其四》
何如四石横棐几,左提右挈行相随。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题彦恢家仇池四石刻》
样传孔子留庙堂,用称右军书棐几。北宋·作者:梅尧臣《正月二十二日江淮发运马察院督河事于国门之外予访之蔡君谟亦来蔡为真草数幅马以所用歙砚赠予》
断肠吴姬指如笋,欲剥玉棐将何从。北宋·作者:梅尧臣《宣城马御史酒阑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尝留老马与予仆》
日日春禽百转新,明窗棐几净无尘。北宋·作者:李之仪《书罗氏屏风四绝 其四》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北宋·作者:黄庭坚《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鳞棐几铺云肪。北宋·作者:米芾《自涟漪寄薛绍彭》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北宋·作者:晁补之《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
棐几有时吟夜雨,杖藜随意倚寒松。宋·作者:饶节《赠灵岩德云庵主》
松窗旧草秋蛇帖,棐几谁赓雪子吟。宋·作者:饶节《次韵灵隐小轩》
一见道人气象是,蒲团棐几生春和。宋·作者:饶节《送善权归豫章》
强撚冰纨馀睡色,倦凭棐几适閒心。北宋·作者:释德洪《夏日偶书二首 其一》
想见句成书棐几,侍儿浓笑出微涡。北宋·作者:释德洪《快亭》
新交未数故人稀,睡足明窗临棐几。北宋·作者:释德洪《隆上人归省觐留龙山为予写起信论作此谢之》
又欲置君玉堂卧,雾窗棐几春昼迟。北宋·作者:释德洪《赠王敦素兼简正平》
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北宋·作者:释德洪《孜迁善石菖蒲》
颍皋擘窠书棐几,玉勒银钩照林麓。北宋·作者:释德洪《和游谷山》
纱帷昼静棐几滑,克肖鼻祖能缀文。宋·作者:葛胜仲《次韵去非谢前教授饷泽州瓦砚》
明窗棐几静无尘,笔研清幽真不俗。北宋·作者:谢薖《次韵郤子中所藏笔几》
梦中棐几得常凭,更有南窗可寄情。北宋末·作者:周紫芝《次韵韩伯嘉拟陆龟蒙坐眠行倚食学书吟八题 其四》
何如四石横棐几,左提右挈行相随。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题彦恢家仇池四石刻》
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棐】【辰集中】【木字部】 棐;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532第08【唐韻】【韻會】府尾切【集韻】 尾切【正韻】敷尾切, 音菲。【說文】輔也。【徐曰】輔卽弓檠也,故从木。【書·大誥】天棐忱辭。【洛誥】聽朕敎汝于棐民彝。 又與榧同。木名。可爲几。【晉書·王羲之傳】見門生棐几滑淨作書。 又與篚同。【前漢·食貨志】歲入貢棐。【應劭云】方曰箱,橢曰棐。 又地名。【左傳·文十三年】鄭伯會公于棐。考證:〔【洛誥】朕敎汝以棐民彝。〕 謹照原文改聽朕敎汝于棐民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