臚字的含义
臚字的解释
臚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22
- 拼音:lú
- 繁体:臚
- 笔画:20
- 部首:月
臚字寓意
【臚】臚 lú 见“胪”。
臚字解释
【臚】[①][lú][《廣韻》力居切,平魚,來。]“胪1”的繁体字。(1)肚腹。(2)额头。(3)陈述;传告。(4)陈列;列举。[②][lǚ][《字彙補》兩舉切]通“旅1”。“胪2”的繁体字。祭名。
臚字诗词来源
【臚】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区区诸老为城守,头胪晓入旌旗红。北宋·作者:刘攽《在郡作》
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北宋·作者:王安国《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
集英深殿听胪传。北宋·作者:晁端礼《鹧鸪天 其十》
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北宋·作者:米芾《送王涣之彦舟》
西风拔地夜飘霙,天惠胪传讲暂停。北宋·作者:张舜民《十月十九日诸讲官晨趋迩英前夕初雪沾洽寻有旨权住讲一日既而同子开内翰正夫侍郎元功舍人少伫资善一饫而出诸公嘉其景而被上恩乃谓衰薄不可无作聊书长句深愧斐然》
玉陛胪传瞻觐久,金闺通籍宠光新。宋·作者:葛胜仲《尧卿兄改官升朝作诗纪贺三首 其一》
升平楼下胪传日,共指中朝第一人。宋·作者:葛胜仲《叶佐卿见和复次韵答之》
枫宸胪传预供奉,杏苑开宴常追随。宋·作者:葛胜仲《邑尉姜补之枉诗甚宠率尔酬和》
春风汉殿胪传近,换取青袍出帝京。宋·作者:王庭圭《送刘子柬赴省》
一梦惊回四十年,升平楼下听胪传。宋·作者:王庭圭《谢同年赵季成通判见访》
遥想明年春殿下,胪传先出九重门。宋·作者:王庭圭《次韵酬国子生赵秀才四绝句 其三》
我记殿前初射策,胪传高名落九州。宋·作者:王庭圭《送陈邦直知县》
偶因劝驾江边日,犹记胪传玉陛声。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送富川秋举五君子》
羽书正报淮淝捷,想见胪传设九宾。宋·作者:李纲《次韵林茂南参谋观阅水战之作》
字向云门增瑞彩,思从天陛听传胪。宋·作者:王洋《得周朋诗云方为秘府书石渠二字作诗美之》
后日胪传当第一,天伦科甲尚为低。宋·作者:葛立方《喜侄郯登第》
胪传指日承新渥,千佛名经第姓名。北宋·作者:李若水《送宋周臣赴殿试》
政和圣人拜贤书,陛胪春晓传天衢。宋·作者:朱翌《寄张子公》
吾家亦有胪传喜,叔侄联名赐第归。宋·作者:刘子翚《寄如愚珙二首 其一》
区区诸老为城守,头胪晓入旌旗红。北宋·作者:刘攽《在郡作》
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北宋·作者:王安国《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
集英深殿听胪传。北宋·作者:晁端礼《鹧鸪天 其十》
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北宋·作者:米芾《送王涣之彦舟》
西风拔地夜飘霙,天惠胪传讲暂停。北宋·作者:张舜民《十月十九日诸讲官晨趋迩英前夕初雪沾洽寻有旨权住讲一日既而同子开内翰正夫侍郎元功舍人少伫资善一饫而出诸公嘉其景而被上恩乃谓衰薄不可无作聊书长句深愧斐然》
玉陛胪传瞻觐久,金闺通籍宠光新。宋·作者:葛胜仲《尧卿兄改官升朝作诗纪贺三首 其一》
升平楼下胪传日,共指中朝第一人。宋·作者:葛胜仲《叶佐卿见和复次韵答之》
枫宸胪传预供奉,杏苑开宴常追随。宋·作者:葛胜仲《邑尉姜补之枉诗甚宠率尔酬和》
春风汉殿胪传近,换取青袍出帝京。宋·作者:王庭圭《送刘子柬赴省》
一梦惊回四十年,升平楼下听胪传。宋·作者:王庭圭《谢同年赵季成通判见访》
遥想明年春殿下,胪传先出九重门。宋·作者:王庭圭《次韵酬国子生赵秀才四绝句 其三》
我记殿前初射策,胪传高名落九州。宋·作者:王庭圭《送陈邦直知县》
偶因劝驾江边日,犹记胪传玉陛声。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送富川秋举五君子》
羽书正报淮淝捷,想见胪传设九宾。宋·作者:李纲《次韵林茂南参谋观阅水战之作》
字向云门增瑞彩,思从天陛听传胪。宋·作者:王洋《得周朋诗云方为秘府书石渠二字作诗美之》
后日胪传当第一,天伦科甲尚为低。宋·作者:葛立方《喜侄郯登第》
胪传指日承新渥,千佛名经第姓名。北宋·作者:李若水《送宋周臣赴殿试》
政和圣人拜贤书,陛胪春晓传天衢。宋·作者:朱翌《寄张子公》
吾家亦有胪传喜,叔侄联名赐第归。宋·作者:刘子翚《寄如愚珙二首 其一》
臚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臚】【未集下】【肉字部】 臚; 康熙笔画:22; 页码:页998第12【唐韻】力居切【集韻】【正韻】凌如切, 音閭。【說文】皮也。【抱朴子·至理卷】淳于能解臚以理腦。 又【廣韻】腹前曰臚。【通雅】臚脹,腹彭脹也。 又【玉篇】臚,陳也。【廣韻】陳,序也。【爾雅·釋言】臚,敘也。【疏】以禮陳敘於賔客也。【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前漢·郊祀歌】殷勤此路臚所求。 又【正韻】傳也。【晉語】聽臚言於市。【註】臚,傳也。【史記·叔孫通傳】臚句傳。【註】上傳語告下爲臚。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大鴻臚一人,中二千石。 又【韻會】兩舉切,音膂。與旅同。【前漢·敘傳】大夫臚岱。【註】鄭氏曰:臚岱,季氏旅於泰山是也。師古曰:旅,陳也,臚亦陳也。臚旅聲相近,其義一耳。 又【正字通】亦作盧。【唐書·和逢堯傳】鴻臚作鴻盧。 【正字通】說文:臚,从肉盧聲。孫氏力居切,籀文作膚,義同音別,二文宜竝存。臚音盧,膚音趺,皮膚通作皮臚,臚傳必不可言膚傳,鴻臚必不可稱鴻膚,各從其類,則言義兩無殽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