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銜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xián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銜字寓意

【銜】 xián 见“衔”。

銜字解释

【銜】[①][xián][《廣韻》户監切,平,匣。]亦作“啣1”。亦作“嗛1”。“衔1”的繁体字。亦作“衘1”。(1)马嚼子。青铜或铁制,放在马口内,用以勒马,控制它的行止。(2)引申为控制、限制。参见“勒”、“羈”。(3)含在嘴里;用嘴咬着。(4)指喝、饮。参见“酒”。(5)引申为玩味。(6)心中怀着。(7)感念。(8)包含;笼罩。(9)夹杂;嵌,镶嵌。(10)犹藏。(11)衔接;相连。(12)遵奉;领受。(13)怀恨。(14)官阶,官衔。

銜字诗词来源

【銜】灵凤衔书集紫微。南梁·作者:江淹《齐凤皇衔书伎辞》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四》
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四》
衔恨独吞声。南梁·作者:萧统《拟古诗》
凤鸟感和衔素书。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凤凰衔书伎辞》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杨白花》
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陈朝·作者:张正见《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南北朝末隋初·作者:卢思道《从军行》
翠钗照耀衔云发,玉步逶迤动罗袜。初唐·作者: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初唐·作者: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衔恩献寿柏梁台,黄缣青简奉康哉。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咀衔拉铁并权奇,被服雕章何陆离。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初唐·作者:李适《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踏歌词》
危竿竞捧中街日,戏马争衔上苑花。唐·作者:韦元旦《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銜】【戌集上】【金字部】 銜;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05第12【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 音咸。【說文】馬勒口中。从金从行。銜,行馬者也。【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會意。【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 銜枚之事。【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註】海童,馬銜,皆神名。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与銜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銜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