紉字的含义
紉字的解释
紉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9
- 拼音:rèn
- 繁体:紉
- 笔画:9
- 部首:糹
紉字寓意
【紉】紉 rèn 见“纫”。
紉字解释
【紉】[①][rèn][《廣韻》女鄰切,平真,娘。]“纫1”的繁体字。(1)单股绳。(2)搓;捻。(3)以线穿针。(4)缝缀。(5)抚摩。(6)通“靭”。柔软而结实。(7)心中感佩。多用于书信。
紉字诗词来源
【紉】蕙兰纫佩生香满,荷芰缝衫御暑嘉。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四》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唐·作者:方干《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晚唐·作者:唐彦谦《七夕》
还同逐客纫兰佩,谁听缧囚奏土风。五代·作者:钟谟《贻耀州将》
清风朗月长相忆,佩蕙纫兰早晚还。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江舍人宅筵上有妓唱和州韩舍人歌辞因以寄》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角黍期。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和萧郎中午日见寄》
饵朮肯尝钟鼎味,纫兰应笑佩环声。北宋·作者:王禹偁《恭闻种山人表谢急徵不赴荣侍因成拙句仰纪高风》
簪笏盈门独纫兰,卧龙潜在八龙间。北宋·作者:王禹偁《送宋澥处士之长安》
芝田女仆皆能采,兰佩儿童亦解纫。北宋·作者:魏野《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纫兰为佩桂为舟,北渚云飞发棹讴。北宋·作者:刘筠《再赋七言》
畹中纫佩荒兰叶,石上移文蠹藓瘢。北宋·作者:胡宿《隐客旧居》
楚客尝闻纫若若,王孙谁复顾青青。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酬太师相公》
疗痾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北宋·作者:梅尧臣《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四 石兰》
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北宋·作者:梅尧臣《读黄莘秘校卷》
剡竹纫丝匠意深,泠然终日自成音。北宋·作者:韩维《曾通直见惠风琴》
剡竹纫丝杂短长,谁教曲折号宫商。北宋·作者:韩维《庵中睡起五颂寄海印长老 其三》
鲛绡剪碎旋装缀,虬须摘尽将纫萦。北宋·作者:苏颂《和胡俛学士红丝桃》
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北宋·作者:沈遘《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和李子仪重阳日》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北宋·作者:王令《蔬兰》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唐·作者:方干《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晚唐·作者:唐彦谦《七夕》
还同逐客纫兰佩,谁听缧囚奏土风。五代·作者:钟谟《贻耀州将》
清风朗月长相忆,佩蕙纫兰早晚还。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江舍人宅筵上有妓唱和州韩舍人歌辞因以寄》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角黍期。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和萧郎中午日见寄》
饵朮肯尝钟鼎味,纫兰应笑佩环声。北宋·作者:王禹偁《恭闻种山人表谢急徵不赴荣侍因成拙句仰纪高风》
簪笏盈门独纫兰,卧龙潜在八龙间。北宋·作者:王禹偁《送宋澥处士之长安》
芝田女仆皆能采,兰佩儿童亦解纫。北宋·作者:魏野《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纫兰为佩桂为舟,北渚云飞发棹讴。北宋·作者:刘筠《再赋七言》
畹中纫佩荒兰叶,石上移文蠹藓瘢。北宋·作者:胡宿《隐客旧居》
楚客尝闻纫若若,王孙谁复顾青青。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酬太师相公》
疗痾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北宋·作者:梅尧臣《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四 石兰》
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北宋·作者:梅尧臣《读黄莘秘校卷》
剡竹纫丝匠意深,泠然终日自成音。北宋·作者:韩维《曾通直见惠风琴》
剡竹纫丝杂短长,谁教曲折号宫商。北宋·作者:韩维《庵中睡起五颂寄海印长老 其三》
鲛绡剪碎旋装缀,虬须摘尽将纫萦。北宋·作者:苏颂《和胡俛学士红丝桃》
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北宋·作者:沈遘《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和李子仪重阳日》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北宋·作者:王令《蔬兰》
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紉】【未集中】【糸字部】 紉; 康熙笔画:9; 页码:页916第05【廣韻】女鄰切【集韻】尼鄰切,昵平聲。【說文】繟繩也。【博雅】盭也。【玉篇】繩縷也,展而續之。【禮·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註】紉,索也。 【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又【集韻】而鄰切。義同。 又【集韻】居覲切,音 。合絲爲繩。考證:〔【廣韻】女鄰切,【集韻】而鄰切, 音人。〕 謹按女鄰切係孃母,而鄰切係日母,不得 音人。謹照集韻紉字本音改而鄰切爲尼鄰切,改 音人爲昵平聲。〔【揚子·方言】續,楚謂之紉。〕 謹照原文續改爲擘。〔又【集韻】尼鄰切。〕 謹照集韻紉字别音,改尼鄰切爲而鄰切。〔【集韻】居覲切,音抑。〕 謹按居覲切不得音抑,今据集韻居覲切首一字抑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