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嶧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嶧字寓意

【嶧】 yì 见“峄”。

嶧字解释

【嶧】[①][yì][《廣韻》羊益切,入昔,以。]“峄1”的繁体字。(1)山相连接。(2)山名。详“山”。

嶧字诗词来源

【嶧】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初唐·作者:宋之问《放白鹇篇》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中唐·作者:李端《送刘侍郎》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中唐·作者: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其一》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唐·作者:许浑《赠李伊阙》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中唐·作者:李贺《听颖师琴歌》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唐末·作者:李咸用《水仙操》
峄阳之山,传名曰桐,六律相没五音中。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五十一》
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北宋·作者:范仲淹《杂咏四首 其三》
周宣石鼓文已缺,秦政峄山字苦隳。北宋·作者:梅尧臣《读永叔集古录目》
邹峄山藏孟子宅,海棠花落蜀王家。北宋·作者:石介《送奉符县监酒税孟执中借职》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北宋·作者:王安石《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北宋·作者: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峄阳之孤桐,踣自霹雳斧。北宋·作者:晁补之《听阎子常平戎操》
共和十鼓记亡一,峄山肉在无复骨。北宋·作者: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
若峄山碑若诅楚,二李而下初不数。宋·作者:饶节《赠道士张谦中》
峄阳奇轩高参天,对以华屋名琴轩。宋·作者:葛胜仲《大父通议无恙日开轩燕处有桐孤峙因名琴轩初不措琴尝作记叙意而偶失藁本故今家集不载比者兴之侄阅故书得之见贶喜而成咏呈六兄工部兼简弟侄》
辈行虽居骑曹后,典刑全是峄山馀。宋·作者:汪藻《还吴禹功徐帖》
君不见峄山篆刻焚野火,磨崖万仞高崔嵬。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题彦恢家仇池四石刻》

嶧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嶧】【寅集中】【山字部】 嶧;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320第15【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 音亦。【說文】从山睪聲。【書·禹貢】嶧陽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又【爾雅·釋山】屬者嶧。【註】言絡繹相連屬也。 又與繹通。【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通作嶧。○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繹,邾邑名。本在鄒縣。

与嶧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嶧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