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字的含义
燎字的解释
燎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6
- 拼音:liáo
- 繁体:燎
- 笔画:16
- 部首:火
燎字寓意
【燎】燎 liáo 延烧:燎荒。燎原烈火。 烫:燎泡。 照明。 燎 liǎo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燎了。
燎字解释
【燎】[①][liǎo][《廣韻》力小切,上小,來。][《廣韻》力照切,去笑,來。]“轑4”的被通假字。(1)放火烧田中杂草。(2)泛指延烧;烧。(3)烘烤。(4)被火焰烧焦。(5)用同“憭”。明白,明了。[②][liáo][《廣韻》力昭切,平宵,來。](1)火炬。(2)烫。参见“燎2泡”、“燎2漿”。[③][liào][《廣韻》力照切,去笑,來。](1)照明。(2)古祭名。烧柴祭天。古作“尞”。(3)指柴薪。(4)夜猎。参见“燎3獵”。
燎字诗词来源
【燎】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唐·作者:张说《幽州新岁作》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中唐·作者:韦应物《易言》
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中唐·作者:孟郊《弦歌行》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中唐·作者:张仲素《秋思赠远》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燄灭。中唐·作者:刘言史《春过赵墟》
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唐·作者:白居易《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
当时幸有燎原火,何不鼓风连夜烧。中唐·作者:元稹《有鸟二十章 其十》
君宁不见飓风翻海火燎原,巨鳌唐突高燄延。中唐·作者:元稹《有酒十章 其五》
赵璧五弦非此贤,九九何劳设庭燎。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三 五弦弹》
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中唐·作者:薛涛《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其一》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唐·作者:李商隐《隋宫守岁》
休说宋风回鹢首,即看雷火燎龙鳞。五代·作者:贯休《和李判官见新榜为兄下第》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晚唐·作者:曹松《江外除夜》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唐末至五代·作者:崔致远《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 其四 野烧》
燎野焚林见所从,惹空横水展形容。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烟》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五代·作者:和凝《宫词百首 其一》
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五代·作者:李家明《咏卧牛》
中使传宣出未央,外宫庭燎发荣光。唐末宋初·作者:宋白《宫词 其七》
潺湲如燎岭云阴,玉石鱼龙换古今。北宋·作者:郑文宝《温泉》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中唐·作者:韦应物《易言》
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中唐·作者:孟郊《弦歌行》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中唐·作者:张仲素《秋思赠远》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燄灭。中唐·作者:刘言史《春过赵墟》
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唐·作者:白居易《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
当时幸有燎原火,何不鼓风连夜烧。中唐·作者:元稹《有鸟二十章 其十》
君宁不见飓风翻海火燎原,巨鳌唐突高燄延。中唐·作者:元稹《有酒十章 其五》
赵璧五弦非此贤,九九何劳设庭燎。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三 五弦弹》
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中唐·作者:薛涛《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其一》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唐·作者:李商隐《隋宫守岁》
休说宋风回鹢首,即看雷火燎龙鳞。五代·作者:贯休《和李判官见新榜为兄下第》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晚唐·作者:曹松《江外除夜》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唐末至五代·作者:崔致远《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 其四 野烧》
燎野焚林见所从,惹空横水展形容。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烟》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五代·作者:和凝《宫词百首 其一》
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五代·作者:李家明《咏卧牛》
中使传宣出未央,外宫庭燎发荣光。唐末宋初·作者:宋白《宫词 其七》
潺湲如燎岭云阴,玉石鱼龙换古今。北宋·作者:郑文宝《温泉》
燎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燎】【巳集中】【火字部】 燎;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683第02【玉篇】【正韻】 力弔切,音料。【玉篇】庭燎國之大事,樹以照衆也。【詩·小雅】庭燎之光。【釋文】鄭云:在地曰燎,執之曰燭,樹之門外曰大燭,於內曰庭燎,皆是照衆爲明。【禮·月令】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周禮·天官·閽人】設門燎。【註】地燭也。 又【玉篇】放火也。 又【詩·陳風】佼人燎兮。【朱傳】燎明也。 又【詩·小雅】燎之方揚。【箋】火田曰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力照切,音療。【廣韻】照也。 又【廣韻】一曰宵田。 又【廣韻】放火也。【詩·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又【集韻】本作尞。【前漢·郊祀志】尞禋有常用。【註】師古曰:尞與燎同。 又【唐韻】力小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絞切, 音繚。【說文】本作 ,亦放火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註】燎,力召反。又力鳥反。 又【集韻】或作 。亦作轑。【前漢·杜欽傳】欲以熏轑天下。【註】師古曰:轑,讀曰燎。假借用字。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縱火焚也。 又離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詩·小雅·庭燎釋文】徐邈音力燒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