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字的含义
陵字的解释
陵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6
- 拼音:líng
- 繁体:陵
- 笔画:10
- 部首:阝
陵字寓意
【陵】陵 líng 大土山:山陵。丘陵。陵谷迁变(简作“陵谷”)。 高大的坟墓:陵园。陵墓。陵寝。 古同“凌”,侵犯,欺侮。
陵字解释
【陵】[①][líng][《廣韻》力膺切,平蒸,來。](1)大土山。(2)山头。(3)隆起处。参见“陵居”。(4)坟墓;墓地。(5)登上;上升。(6)超越;越过。(7)驰奔。(8)凌驾。(9)侵犯;欺侮。(10)凌乱。(11)衰败;衰落。(12)暴烈。(13)战慄貌。(14)严密;严峻。(15)磨砺。(16)通“凌”。参见“陵室”。(17)古地名。秦县名。在今江苏省宿迁市东南。(18)古地名。元州名,明为县。在今山东省陵县。
陵字诗词来源
【陵】上陵庙兮助三牲。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魏晋·作者:熊甫《别歌》
天下良辅杜周甫,天下冰凌朱季陵。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二 八俊》
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三》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初唐·作者:杜审言《大酺 其一》
南山幂幂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初唐·作者:宋之问《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唐·作者: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暑来寒往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
金台隐隐陵黄道,玉辇亭亭下绛雰。初唐·作者:阎朝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唐·作者:赵冬曦《灉湖作》
渭水桥边春已渡,灞陵原上雨初晴。盛唐·作者:李范《句》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唐·作者: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穷徼出幽陵,吁嗟倦寝兴。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盛唐·作者:孟浩然《长乐宫》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盛唐·作者:李颀《琴歌》
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盛唐·作者:李颀《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魏晋·作者:熊甫《别歌》
天下良辅杜周甫,天下冰凌朱季陵。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二 八俊》
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三》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初唐·作者:杜审言《大酺 其一》
南山幂幂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初唐·作者:宋之问《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唐·作者: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暑来寒往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
金台隐隐陵黄道,玉辇亭亭下绛雰。初唐·作者:阎朝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唐·作者:赵冬曦《灉湖作》
渭水桥边春已渡,灞陵原上雨初晴。盛唐·作者:李范《句》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唐·作者: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穷徼出幽陵,吁嗟倦寝兴。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盛唐·作者:孟浩然《长乐宫》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盛唐·作者:李颀《琴歌》
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盛唐·作者:李颀《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陵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陵】【戌集中】【阜字部】 陵;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54第06〔古文〕夌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 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 又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 又【玉篇】冢也。【齊語】陵爲之終。【註】以爲葬也。 又【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蕩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註】陵,躐也。 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又【玉篇】慄也。 又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苕,陵苕。【註】一名陵時。 又淬也。【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又【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註】峻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陵州仁壽郡。 又姓。【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又【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爲氏。 又叶力中切,音隆。【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又叶落胡切,音盧。【柳宗元·佩韋賦】雲岳岳而專强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又與鯪同。【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又與凌通。【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註】正義曰:陵作凌,歷也。 【玉篇】或作 。【 天子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