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字的含义
潮字的解释
潮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cháo
- 繁体:潮
- 笔画:15
- 部首:氵
潮字寓意
【潮】潮 cháo 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潮水。潮汐。涨潮。落潮。潮汛。潮流。潮涌。 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思潮。热潮。新潮。潮红。潮热。心潮澎湃。 湿:潮气。返潮。潮湿。 方言,技术不高:手艺潮。
潮字解释
【潮】[①][cháo][《廣韻》直遥切,平宵,澄。]“濤2”的被通假字。(1)海水受日月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又,江河因海潮上溯,其下游亦有此现象。(2)谓涌;泛。(3)喻潮水般的汹涌起伏。(4)潮湿。(5)指一昼夜。(6)犹次;批。(7)犹流派。(8)方言。成色低劣。参见“潮銀”。亦谓技艺不高。(9)方言。因饥饿或吃了不适宜的东西而感到胃内翻腾难受。(10)水名。潮河,古代又称鲍丘水,源出冀北山地,至密云县汇合白河,称潮白河。(11)指潮州。旧州、路、府名。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州,治所在海阳(今广东省潮州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1911年废。参见“潮勇”。
潮字诗词来源
【潮】可怜淮水去来潮。春堤杨柳覆河桥。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欲觅行人寄消息,衣常潮水暝应还。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唐初·作者:刘方平《送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洛阳陌上多离别,蓬莱山下足波潮。武周·作者:薛曜《送道士入天台》
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共逐海潮归。唐·作者: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真火含虚如赤日,金华结魄六时潮。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十五》
旌旆悠悠静潮源,鼙鼓喧喧动卢谷。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盛唐·作者: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盛唐·作者:孙逖《夜宿浙江》
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盛唐·作者:孙逖《春日留别》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盛唐·作者:李白《横江词六首 其二》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欲觅行人寄消息,衣常潮水暝应还。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唐初·作者:刘方平《送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洛阳陌上多离别,蓬莱山下足波潮。武周·作者:薛曜《送道士入天台》
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共逐海潮归。唐·作者: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真火含虚如赤日,金华结魄六时潮。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十五》
旌旆悠悠静潮源,鼙鼓喧喧动卢谷。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盛唐·作者: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盛唐·作者:孙逖《夜宿浙江》
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盛唐·作者:孙逖《春日留别》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盛唐·作者:李白《横江词六首 其二》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潮】【巳集上】【水字部】 潮;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650第19【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馳遙切, 音晁。【說文】水朝宗於海。【王充·論衡】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爲潮。【初學記】水朝夕而至曰潮。【皇極經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隨月消長,早曰潮,晚曰汐。 又州名。【廣輿記】本南海揭陽地,隋曰潮州,唐曰潮陽,明爲潮州府。 又伺潮,雞名。【述異記】伺潮雞,潮水上則鳴。 又望潮,魚名,出台州臨海縣。 【說文】本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