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字的含义
況字的解释
況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9
- 拼音:kuàng
- 繁体:況
- 笔画:8
- 部首:氵
況字寓意
【況】況 kuàng 同“况”。
況字解释
【況】[①][kuàng][《廣韻》許訪切,去漾,曉。]亦作“况1”。“兄2”的被通假字。(1)情形;景况。(2)比。比较。(3)比。比拟;比方。(4)比。引申为推及;推测。(5)兄。(6)水寒。(7)疑问代词。怎么。(8)副词。更加。(9)副词。正,恰。表示情状。(10)副词。恍如,仿佛。(11)副词。乃,就。(12)连词。何况;况且。(13)象声词。形容钟声。(14)通“貺”。赐予。(15)通“貺”。惠顾;光临。(16)通“皇”。美;大。(17)通“荒”。远。参见“況古”。(18)通“怳”。参见“況瘁”。(19)姓。明代有况锺。见《明史》本传。
況字诗词来源
【況】可笑物空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况乃御天流至德。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况遂豚鱼革前典。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大才大辩尚如此,何况我辈轻薄人。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将浊水况清尘。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初唐·作者:刘希夷《公子行》
君王厌德不忘新,况群艳冶纷来陈。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林亭自有幽贞趣,况复秋深爽气来。盛唐·作者:李隆基《过大哥山池题石壁》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盛唐·作者:李颀《送魏万之京》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盛唐·作者: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盛唐·作者:高适《塞下曲 贺兰作》
如何咫尺仍有情,况复迢迢千里外。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即今西望犹堪思,况复当时歌舞人。唐·作者:刘庭琦《铜雀台》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唐·作者:杜甫《寄杜位》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二》
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唐·作者:杜甫《偪仄行赠毕曜》
况乃御天流至德。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况遂豚鱼革前典。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大才大辩尚如此,何况我辈轻薄人。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将浊水况清尘。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初唐·作者:刘希夷《公子行》
君王厌德不忘新,况群艳冶纷来陈。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林亭自有幽贞趣,况复秋深爽气来。盛唐·作者:李隆基《过大哥山池题石壁》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盛唐·作者:李颀《送魏万之京》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盛唐·作者: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盛唐·作者:高适《塞下曲 贺兰作》
如何咫尺仍有情,况复迢迢千里外。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即今西望犹堪思,况复当时歌舞人。唐·作者:刘庭琦《铜雀台》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唐·作者:杜甫《寄杜位》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二》
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唐·作者:杜甫《偪仄行赠毕曜》
況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況】【巳集上】【水字部】 況; 康熙笔画:9; 页码:页615第01〔古文〕 【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 音貺。【說文】寒水也。 又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又益也。【晉語】衆況厚之。 又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又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 又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又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又【廣韻】修況,琴名。 又姓。【蜀志】有況長寧。◎按佩觿集,况况況 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又【集韻】或作湟。 又古與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