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字的含义
亞字的解释
亞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8
- 拼音:yà
- 繁体:亞
- 笔画:8
- 部首:二
亞字寓意
【亞】亞 yà 见“亚”。
亞字解释
【亞】[①][yà][《廣韻》衣嫁切,去禡,影。]亦作“亜1”。“惡6”的被通假字。“亚1”的繁体字。(1)丑。(2)次;次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先后。(3)低于;低。表示等级的高低。(4)指低一等。见“亞軍”、“亞大夫”、“亞熱帶”。(5)低矮。(6)垂;低垂。(7)俯;偃俯。(8)压;低压。(9)拂。(10)掩映;掩闭。(11)居,处。(12)谓前后依次承接。(13)谓排列有序。(14)匹敌;相当。(15)并排;依傍。(16)流亚,同类。(17)通“稏”。如“稏”亦作“罷亞”。(18)“婭”的古字。(19)亚细亚洲的简称。参见“亞非”、“亞非拉”。[②][wù][《字彙》烏故切]亦作“亜2”。“惡2”的古字。“亚2”的繁体字。厌恶,憎恶。[③][yā][《集韻》於加切,平麻,影。]亦作“亜3”。“亚3”的繁体字。(1)象声词。(2)助词。犹阿,多用在亲属称呼前,无义。
亞字诗词来源
【亞】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卿家旧赐公取之,天厩真龙此其亚。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唐·作者: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唐·作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亚相已能怜潦倒,山花笑处莫啼猿。唐·作者:秦系《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
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唐·作者:苏涣《赠零陵僧》
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唐·作者:苏涣《赠零陵僧》
东土苗人尚有残,皇皇亚相出朝端。中唐·作者:严维《书情上李苏州》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中唐·作者: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
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唐·作者: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
亚相何年镇百蛮,生涯万事瘴云间。中唐·作者:戎昱《哭黔中薛大夫》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中唐·作者:孟郊《南浦篇》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中唐·作者:孟郊《悼亡》
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中唐·作者:杨巨源《酬裴舍人见寄》
亚圣具体比颜子,穷源尽性同大钧。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何时腊酒逢山客,可惜梅枝亚石床。中唐·作者:羊士谔《郡中言怀寄西川萧员外》
磊落紫香香亚树,清阴满地昼当轩。唐·作者:刘商《梨树阴》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中唐·作者: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柔枝湿艳亚朱栏,暂作庭芳便欲残。中唐·作者:刘言史《看山木瓜花二首 其二》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唐·作者:李绅《柳二首 其一》
卿家旧赐公取之,天厩真龙此其亚。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唐·作者: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唐·作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亚相已能怜潦倒,山花笑处莫啼猿。唐·作者:秦系《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
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唐·作者:苏涣《赠零陵僧》
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唐·作者:苏涣《赠零陵僧》
东土苗人尚有残,皇皇亚相出朝端。中唐·作者:严维《书情上李苏州》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中唐·作者: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
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唐·作者: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
亚相何年镇百蛮,生涯万事瘴云间。中唐·作者:戎昱《哭黔中薛大夫》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中唐·作者:孟郊《南浦篇》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中唐·作者:孟郊《悼亡》
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中唐·作者:杨巨源《酬裴舍人见寄》
亚圣具体比颜子,穷源尽性同大钧。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何时腊酒逢山客,可惜梅枝亚石床。中唐·作者:羊士谔《郡中言怀寄西川萧员外》
磊落紫香香亚树,清阴满地昼当轩。唐·作者:刘商《梨树阴》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中唐·作者: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柔枝湿艳亚朱栏,暂作庭芳便欲残。中唐·作者:刘言史《看山木瓜花二首 其二》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唐·作者:李绅《柳二首 其一》
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亞】【子集上】【二字部】 亞; 康熙笔画:8; 页码:页87第13【唐韻】【集韻】 衣駕切,鴉去聲。【說文】醜也。象人局背之形。 又【爾雅·釋言】亞,次也。【蜀志】諸葛亮管蕭之亞。 又【增韻】少也。【廣韻】就也。 又姻亞,壻之父曰姻,兩壻相謂曰亞。【詩·小雅】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別作婭。 又【集韻】【正韻】 於加切,音鴉。【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又【趙古則曰】物之岐者曰亞。俗作丫椏。 又【正韻】烏落切。【正譌】與堊同,塗飾牆也。 又與惡同。【史記·盧綰傳】綰孫他人封亞谷侯。【漢書】作惡谷。【語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印,古亞惡二字通用。 又與滹通,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又與稏通,稻也。【韻會】 稏通作罷亞。 又【郝敬讀書通】壓通作亞。【杜甫·上巳宴集詩】花蕊亞枝紅。又【人宅詩】花亞欲移竹。 與壓同。 【字彙】正譌云:亞本涂飾字,餘皆借義,旣爲借義所奪,小篆遂从土作堊字,又从心作惡字以別之。亞、堊、惡本一字,《秦·詛楚文》以亞駝代滹沱,則因聲借用明矣。◎按《字彙》說是,但俗旣習用借義已久,姑載本義於後,以備一字原委云。考證:〔【爾雅·釋詁】亞,次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蜀志】諸葛亮管簫之亞。〕 謹照原文管簫改管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