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字的含义
峒字的解释
峒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9
- 拼音:dòng
- 繁体:峒
- 笔画:9
- 部首:山
峒字寓意
【峒】峒 tóng 〔崆峒〕见“ 崆”。 峒 dòng 〔峒室〕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的巷道。 山洞,石洞。
峒字解释
【峒】[①][tóng][《廣韻》徒紅切,平東,定。]山名用字。见“崆峒”。峒2[dòng][《廣韻》徒弄切,去送,定。]亦作“峝1”。(1)山洞。(2)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泛称。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后来逐渐演变为今侗族。参见“峒2丁”、“峒2人”。(3)宋代以后羁縻州辖属的行政单位。大者称州,小者称县,又小者称峒。(4)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一种政治组织。有固定的地区。黎语称“贡”。解放后已废除。(5)见“崆峒”。
峒字诗词来源
【峒】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初唐·作者: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崆峒北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唐·作者:杜甫《赠田九判官》
崆峒西极过昆崙,驼马由来拥国门。唐·作者: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其三》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唐·作者:杜甫《近闻》
朝游崆峒夕汗漫,向来坐客犹未散。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中唐·作者:王建《题台州隐静寺》
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中唐·作者:柳宗元《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中唐·作者:柳宗元《柳州峒氓》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中唐·作者:舒元舆《桥山怀古》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中唐·作者: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崆峒。唐·作者:曹唐《仙都即景》
崆峒一派泻苍烟,长揖丹丘逐水仙。唐·作者:陈陶《上建溪》
借君郎鉴入崆峒,灵光草照闲花红。唐·作者:陈陶《赠别离》
南照微明连莽苍,峨嵋拥秀接崆峒。五代·作者:贯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其二》
崆峒老人专一一,黄梅真叟却无无。五代·作者:贯休《道情偈三首 其一》
崆峒道士误烧丹,赤鼠黄牙几许难。唐·作者:卢肇《谪后再书一绝》
鼎成仙驭入崆峒,百世犹传至道风。唐·作者:陆龟蒙《奉和袭美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
君不见古皇问道崆峒室,虽得大纲未全悉。北宋·作者:高象先《金丹歌》
崆峒北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唐·作者:杜甫《赠田九判官》
崆峒西极过昆崙,驼马由来拥国门。唐·作者: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其三》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唐·作者:杜甫《近闻》
朝游崆峒夕汗漫,向来坐客犹未散。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中唐·作者:王建《题台州隐静寺》
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中唐·作者:柳宗元《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中唐·作者:柳宗元《柳州峒氓》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中唐·作者:舒元舆《桥山怀古》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中唐·作者: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崆峒。唐·作者:曹唐《仙都即景》
崆峒一派泻苍烟,长揖丹丘逐水仙。唐·作者:陈陶《上建溪》
借君郎鉴入崆峒,灵光草照闲花红。唐·作者:陈陶《赠别离》
南照微明连莽苍,峨嵋拥秀接崆峒。五代·作者:贯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其二》
崆峒老人专一一,黄梅真叟却无无。五代·作者:贯休《道情偈三首 其一》
崆峒道士误烧丹,赤鼠黄牙几许难。唐·作者:卢肇《谪后再书一绝》
鼎成仙驭入崆峒,百世犹传至道风。唐·作者:陆龟蒙《奉和袭美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
君不见古皇问道崆峒室,虽得大纲未全悉。北宋·作者:高象先《金丹歌》
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峒】【寅集中】【山字部】 峒; 康熙笔画:9; 页码:页310第27【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 音同。崆峒,山名。本作空桐。【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註】戴猶値也。一作空同。【莊子·司馬彪註】空同,當北斗下山也。【前漢·武帝紀】踰隴登空同,今作崆峒。【唐書·地理志】崆峒在岷州溢洛縣。【史記註】在隴右。【雍州錄】在原州高平縣,卽筓頭山,涇水發源,今平凉府西,卽崆峒山。有廣成子宮。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徒弄切,音洞。山一穴也。一曰嵾嵳不齊也。 又【五音集韻】在孔切,音董。山穴。通作洞。 又叶徒黃切,音唐。【道藏歌】綠蓋協晨霞,靑軿擲空峒。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