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音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yīn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音字寓意

【音】 yīn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 )。律。色。量。区。韵。像。容(声、容貌)。弦外之。 信息,消息:信。佳讯。

音字解释

【音】[①][yīn][《廣韻》於金切,平侵,影。](1)声。(2)乐。(3)律。(4)口,话。(5)字,读。(6)指节。(7)言语;文辞。(8)讯;信息。(9)通“意”。意思;意义。(10)通“蔭”。

音字诗词来源

【音】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一》
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
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二》
琴角挥韵白云舒,箫韶协音神凤来。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飙流劲润逝若飞。山高帆急绝音徽。南北朝·作者:沈满愿《晨风行》
翻嗟汉使音尘断,空伤贱妾燕南垂。南梁·作者:萧绎《燕歌行》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造作音乐作箜篌。万帝来请用解忧。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七》
盲聋音哑都不伦。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玉帛牺牲申敬享,金丝戚羽盛音容。隋末唐初·作者:褚亮《祈谷乐章 舒和》
舍利塔中遗释子,观音崖上礼慈容。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题龟峰山》
偈句篇留方石上,乐音时奏半空间。初唐·作者:玄奘《题半偈舍身山》
改涂悔善因芳音,易情染恶良妖妪。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号名七宝恪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我惭我愧无由到,遥望观音拜赞歌。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初唐·作者: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荔浦蘅皋万里馀,洛阳音信绝能疏。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初唐·作者: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主家天上凤楼人,传得仙音到客新。初唐·作者:沈佺期《春晓太平公主小楼闻吟双管》

音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音】【戌集中】【音字部】 音;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396第25【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 通。【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杜預註】音,所茠 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 不作去聲讀,正韻非。考證:〔【詩序】聲成文,謂之音。【疏】季扎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謹照原文季扎改季札。

与音字字同部首的字

与音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音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