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計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計字寓意

【計】 jì 见“计”。

計字解释

【計】[①][jì][《廣韻》古詣切,去霽,見。]“计1”的繁体字。(1)结算;算清。(2)总计。(3)算法;算术。(4)计簿。(5)谓送计簿。(6)计吏;计使。(7)考核官吏。(8)泛指考察,审核。(9)经济力量;经济开支。(10)计虑;考虑。(11)估计;料想。(12)计策;谋略。(13)计都的省称。(14)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15)通“記”。参见“挂”、“恨”。(16)姓。春秋越有计然。见《史记·货殖列传》。

計字诗词来源

【計】委性命兮于芒绳,潜寒慄兮不皇计,泛随流兮殆忘归。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定是怀王作计误,无事翻复用张仪。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陇西上计应行去,城南美人啼著曙。陈朝·作者:江总《乌栖曲》
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隋·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四》
三十六人计弟兄。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七》
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初唐·作者: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唐·作者:李休烈《咏铜柱》
修成金骨鍊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唐·作者: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盛唐·作者:李白《赠段七娘》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盛唐·作者:王维《疑梦》
老人甲子难计论,耳中白毛三十根。唐·作者:丘为《伤河龛老人》
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唐·作者:张谓《别韦郎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作者:杜甫《蜀相》
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唐·作者: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其二》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唐·作者: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此行入奏计未小,密奉贤旨恩宜殊。唐·作者: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唐·作者:杜甫《渔阳》

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計】【酉集上】【言字部】 計;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147第01【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 音繼。【說文】會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註】弊,斷也。【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又【玉篇】謀也。【廣韻】籌策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又【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又計簿。【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註】送計簿于季氏。【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又計偕。【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又官名。【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師古註】專主計籍。【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又神名。【山海經】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又姓。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又【集韻】吉屑切,音結。畫也。

与計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計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