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字的含义
怛字的解释
怛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9
- 拼音:dá
- 繁体:怛
- 笔画:8
- 部首:忄
怛字寓意
【怛】怛 dá 忧伤,悲苦:怛怛(忧伤不安)。怛伤。怛忧。惨怛。 惊惧。
怛字解释
【怛】[①][dá][《廣韻》當割切,入曷,端。]“憚2”的被通假字。(1)悲伤,愁苦。(2)痛苦,伤痛。(3)畏惧,惊恐。(4)恐吓。(5)惊动。(6)骄纵。
怛字诗词来源
【怛】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仰王禽兮又崎危,俯泷渊兮怛以悲,岸参天兮无路蹊。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北宋·作者:梅尧臣《寄维阳许待制》
颓然处顺君无怛,恸矣怀贤我有情。北宋·作者:文彦博《故尚书懿敏王公挽词 其二》
达观定知无怛化,常情未免怆离魂。北宋·作者:文彦博《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 其五》
人情不免为伤怛,退自悔恨中且愧。北宋·作者:文同《和子平吊猿》
再三惨怛来访问,归作长篇踰百字。北宋·作者:文同《和子平吊猿》
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北宋·作者:曾巩《秋日》
怛然暴见殊惊疑,舌拄上腭两目痴。北宋·作者:郑獬《还汪正夫山阳小集》
九重焦劳念凶旱,细札数行殊怛恻。北宋·作者:吕陶《蜥蜴》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北宋·作者:苏轼《寄刘孝叔》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北宋·作者:苏轼《夜梦,并引》
念子昔者皆奔亡,舍我长逝情怛伤。北宋·作者:张商英《题介公庙》
明光甲挫三言内,悉怛谋亏一算间。北宋·作者:晁补之《松菊堂读史五首 其三》
惟有爱民常惨怛,况曾廉俗旧澄清。北宋·作者:冯山《送李之纯宝文二首 其一》
兜兜怛怛从他做,兀兀痴痴我自安。北宋·作者:释怀深《退步 其九》
都卢往世七旬馀,四十九年恣忉怛。宋·作者: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九》
妙喜便登曲录床,忉忉怛怛恣饶舌。宋·作者:释宗杲《偈颂十四首 其六》
仰王禽兮又崎危,俯泷渊兮怛以悲,岸参天兮无路蹊。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北宋·作者:梅尧臣《寄维阳许待制》
颓然处顺君无怛,恸矣怀贤我有情。北宋·作者:文彦博《故尚书懿敏王公挽词 其二》
达观定知无怛化,常情未免怆离魂。北宋·作者:文彦博《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 其五》
人情不免为伤怛,退自悔恨中且愧。北宋·作者:文同《和子平吊猿》
再三惨怛来访问,归作长篇踰百字。北宋·作者:文同《和子平吊猿》
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北宋·作者:曾巩《秋日》
怛然暴见殊惊疑,舌拄上腭两目痴。北宋·作者:郑獬《还汪正夫山阳小集》
九重焦劳念凶旱,细札数行殊怛恻。北宋·作者:吕陶《蜥蜴》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北宋·作者:苏轼《寄刘孝叔》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北宋·作者:苏轼《夜梦,并引》
念子昔者皆奔亡,舍我长逝情怛伤。北宋·作者:张商英《题介公庙》
明光甲挫三言内,悉怛谋亏一算间。北宋·作者:晁补之《松菊堂读史五首 其三》
惟有爱民常惨怛,况曾廉俗旧澄清。北宋·作者:冯山《送李之纯宝文二首 其一》
兜兜怛怛从他做,兀兀痴痴我自安。北宋·作者:释怀深《退步 其九》
都卢往世七旬馀,四十九年恣忉怛。宋·作者: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九》
妙喜便登曲录床,忉忉怛怛恣饶舌。宋·作者:释宗杲《偈颂十四首 其六》
怛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怛】【卯集上】【心字部】 怛; 康熙笔画:9; 页码:页380第26【集韻】得案切,音旦。【說文】憯也。【前漢·武帝詔】支體傷,則心憯怛。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當割切【玉篇】丁割切, 音妲。【廣韻】悲慘也。【增韻】驚也,懼也。【莊子·大宗師】無怛化。【禮·儒行註】言之不愊怛也。【疏】愊怛,謂急促之意。【釋文】怛,驚怛也。 又勞也。【詩·齊風】勞心怛怛。 又或作 。【詩· 風】中心怛兮。【前漢·王吉傳】引《詩》作 。 亦作憚。入聲。【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釋文】音怛,都達反。 或作 。通作旦。◎按隂復春云:《說文》得案切。又當割切。又曰怛或从心在旦下,作 ,音義皆同。是當以去聲爲本,入聲爲次。自玉篇怛, 二字分音,相承巳久,字彙踵訛,《正字通》辨之未明,今爲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