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字的含义
顷字的解释
顷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1
- 拼音:qǐng
- 繁体:頃
- 笔画:8
- 部首:页
顷字寓意
【顷】顷 (頃) qǐng 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碧波万顷。 短时间:顷刻。有顷。少顷。俄顷(很短的时间)。 刚才,不久以前:顷闻。顷接来信。
顷字解释
【顷】[①][qīng][《廣韻》去營切,平清,溪。]“顷1”的繁体字。(1)同“傾”。头不正。(2)同“傾”。倾斜;偏侧。(3)同“傾”。倾注。(4)同“傾”。倾覆。(5)同“傾”。古指妇人专擅国政。谓不正规,非正统。(6)姓。汉代有顷宪。见《印薮》。[②][qǐng][《廣韻》去潁切,上静,溪。]“顷2”的繁体字。(1)土地面积单位之一。(1)百亩为顷。《管子·揆度》:“百乘爲耕田萬頃,爲户萬户,爲開口十萬人,爲當分者萬人,爲輕車百乘,爲馬四百匹。”《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爲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一頃百畝,以喻百官。”唐杜甫《杜鹃》诗:“有竹一頃餘,喬木上參天。”《儒林外史》第一回:“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再有几天就要动镰割麦了,种着十来顷麦地的宋郁彬家,这几天从上到下都分外忙碌起来。”(2)十二亩半为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汉何休注:“凡爲田;一頃十二畝半,八家而九頃,共爲一井,故曰井田。”(2)顷刻;短时间。(3)时;时候。(4)往昔。(5)左右。指时间。(6)近来;刚才。(7)通“廎”。指传舍。[③][kuǐ][《集韻》犬蘂切,上紙,溪。]“顷3”的繁体字。通“跬1”。
顷字诗词来源
【顷】茅田一顷中有井。四方纤纤不可整。汉·作者:无名氏《桓帝末京都童谣》
得意失意须臾顷。非君方寸逆所裁。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荐源流万顷馀。初唐·作者:李乂《享龙池乐第八章》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万顷波涵一碧秋,飘飘随处任轻舟。盛唐·作者:薛据《泛太湖》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唐·作者:颜真卿《七言重联句》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唐·作者:杜甫《渼陂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作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幸有徵。唐·作者:杜甫《最能行》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唐·作者:杜甫《可叹》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六》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唐·作者:杜甫《前苦寒行二首 其二》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唐·作者: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胜事宛然怀抱里,顷来新得谢公诗。唐·作者:钱起《和慕容法曹寻渔者寄城中故人》
顷来荷策干明主,还复扁舟归五湖。唐·作者: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
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唐·作者:戴叔伦《白苧词》
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晓钟前。唐·作者:韩翃《送万巨》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中唐·作者:张继《阊门即事》
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中唐·作者:大义《坐禅铭》
得意失意须臾顷。非君方寸逆所裁。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荐源流万顷馀。初唐·作者:李乂《享龙池乐第八章》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万顷波涵一碧秋,飘飘随处任轻舟。盛唐·作者:薛据《泛太湖》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唐·作者:颜真卿《七言重联句》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唐·作者:杜甫《渼陂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作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幸有徵。唐·作者:杜甫《最能行》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唐·作者:杜甫《可叹》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六》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唐·作者:杜甫《前苦寒行二首 其二》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唐·作者: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胜事宛然怀抱里,顷来新得谢公诗。唐·作者:钱起《和慕容法曹寻渔者寄城中故人》
顷来荷策干明主,还复扁舟归五湖。唐·作者: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
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唐·作者:戴叔伦《白苧词》
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晓钟前。唐·作者:韩翃《送万巨》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中唐·作者:张继《阊门即事》
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中唐·作者:大义《坐禅铭》
顷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顷】【戌集下】【頁字部】 頃;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410第45〔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 傾上聲。【玉篇】田百畝爲頃。【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 地焉,曰頃丘。【音】苦潁反,又音傾。 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 與傾同。【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韓詩》云: 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愼曰頃。 又西頃,山名。【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師古註】頃讀曰傾。今本禹貢作傾。西頃卽西傾也。○按廣韻作地名,非。 又【正韻】犬蘂切。與跬同。【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註】頃當爲跬,缺婢反。又丘弭反。一舉足爲跬。再舉足爲步。【說文】从匕从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考證:〔【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 地焉,曰頃邱。【註】苦潁反〕 謹按此音義非註也。註字改爲音字。〔【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箋】頃筐, 筐也。〕 謹按箋無此語。今據釋文所引韓詩改韓詩云 筐也。〔【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 謹按原文在縣西一句南郡都尉治一句,南字連下句不連上句,今省去。〔【禮·祭儀】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