檠字的含义
檠字的解释
檠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7
- 拼音:qíng
- 繁体:檠
- 笔画:16
- 部首:木
檠字寓意
【檠】檠 qíng 灯架,烛台:灯檠。 借指灯:孤檠。 矫正弓弩的器具。
檠字解释
【檠】[①][qíng][《廣韻》渠京切,平庚,羣。]亦作“1”。(1)矫正弓弩的器具。(2)矫正。多指矫正弓弩。(3)烛台;灯台。(4)指灯。(5)同“擎”。举,托。(6)量词。用于灯。犹盏。[②][jìng][《廣韻》渠敬切,去映,羣。]有脚的盘碟。
檠字诗词来源
【檠】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中唐·作者:韩愈《短灯檠歌》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中唐·作者:韩愈《短灯檠歌》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中唐·作者:韩愈《短灯檠歌》
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中唐·作者:张仲素《秋思赠远》
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唐·作者: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蟾蜍吐耀祥轮满,菡萏凝华宝檠新。北宋·作者:刘筠《上元日》
琳房遍设沉榆席,金檠齐燃绿桂膏。北宋·作者:刘筠《立夏奉祀太一宫》
八景凤舆临紫禁,九微龙檠照祥烟。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真游殿告成》
坐对华灯燃宝檠,行看红艳发珍丛。北宋·作者:韩维《奉和乐道席上见诒》
灯残短檠人初静,月上虚廊户不扃。北宋·作者:苏颂《和林乔年学士》
玉盏椒花投晓荐,银檠蜡炬隔年消。北宋·作者:韦骧《和岁除》
长檠彻去不复用,岂假密炬徒炎炎。北宋·作者:韦骧《和彦常看月》
金盏莫辞琼液满,宝檠休嫌灯焰短。北宋·作者:郭祥正《南安刘太守席上劝曾叔达酒》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北宋·作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其一》
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北宋·作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其二》
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北宋·作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其三》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昏花悬两目。北宋·作者: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明日青铜添白发,且须醉睡倒灯檠。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其一》
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其二》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中唐·作者:韩愈《短灯檠歌》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中唐·作者:韩愈《短灯檠歌》
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中唐·作者:张仲素《秋思赠远》
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唐·作者: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蟾蜍吐耀祥轮满,菡萏凝华宝檠新。北宋·作者:刘筠《上元日》
琳房遍设沉榆席,金檠齐燃绿桂膏。北宋·作者:刘筠《立夏奉祀太一宫》
八景凤舆临紫禁,九微龙檠照祥烟。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真游殿告成》
坐对华灯燃宝檠,行看红艳发珍丛。北宋·作者:韩维《奉和乐道席上见诒》
灯残短檠人初静,月上虚廊户不扃。北宋·作者:苏颂《和林乔年学士》
玉盏椒花投晓荐,银檠蜡炬隔年消。北宋·作者:韦骧《和岁除》
长檠彻去不复用,岂假密炬徒炎炎。北宋·作者:韦骧《和彦常看月》
金盏莫辞琼液满,宝檠休嫌灯焰短。北宋·作者:郭祥正《南安刘太守席上劝曾叔达酒》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北宋·作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其一》
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北宋·作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其二》
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北宋·作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其三》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昏花悬两目。北宋·作者: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明日青铜添白发,且须醉睡倒灯檠。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其一》
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其二》
檠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檠】【辰集中】【木字部】 檠;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557第1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渠京切,音擎。【說文】榜也。【唐韻】所以正弓。或作 。通作 。【詩·秦風】竹閉緄縢。【釋文】弓檠曰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內之檠中。【淮南子·修務訓】弓必待檠,而後能調。 又借作燈檠字。檠,架也。韓愈有短檠歌。 又【唐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 音景。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渠敬切,音競。檠子,疉名。【類篇】有足所以几物,卽隔子也。【前漢·地理志】朝鮮民飮食以籩豆。【師古註】以竹曰籩,以木曰豆,今之檠也。考證:〔【詩·秦風】竹閉緄縢。【箋】弓檠曰 。〕 謹照原文箋改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