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字的含义
薏字的解释
薏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9
- 拼音:yì
- 繁体:薏
- 笔画:16
- 部首:艹
薏字寓意
【薏】薏 yì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颖果卵形,灰白色,像珍珠,供食用、药用称“薏米”、“薏仁米”、“苡米”、“苡仁”。
薏字解释
【薏】[①][yì][《廣韻》於力切,入職,影。](1)莲子的心。(2)见“薏苡”。
薏字诗词来源
【薏】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唐·作者: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其三》
南国不须收薏苡,百年终竟是芭蕉。唐·作者:皮日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晚唐·作者:胡曾《咏史诗 铜柱》
唯求薏苡供僧食,别著氍毹待客床。唐·作者:陆龟蒙《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一》
无人为起文渊问,端的珠还薏苡还。北宋·作者:贾黄中《桂林还珠洞》
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北宋·作者:王禹偁《还韦度支韶程集》
归邮托信梅华暖,仙剂蠲疴薏子灵。北宋·作者:宋庠《送广州刘掾》
南方异产足珠珍,薏苡兴谗不忍闻。北宋·作者:余靖《谢邕倅王寺丞惠韩柳碑文》
平生忠勇建殊勋,薏苡疑珠竟不分。北宋·作者:赵抃《题马伏波庙二首 其二》
安期尝饵菖蒲在,马援应无薏苡还。北宋·作者:吴中复《和承谏议》
一朝薏苡足人疑,万里珠玑同梦睹。北宋·作者:黄晞《诗一首》
东郊瘦马骅骝在,南海明珠薏苡非。北宋·作者:刘攽《寄王安国时复官大理寺丞监江宁粮料》
寄言游者休披采,还似人怀薏苡归。宋·作者:金君卿《真珠亭》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北宋·作者:苏轼《次韵和王巩六首 其五》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北宋·作者:苏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丈嗜石,故以遗其子子明学士,子明有诗,次韵》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北宋·作者:苏轼《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匊。北宋·作者: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金钱满地无人费,百斛明珠薏苡秋。北宋·作者:黄庭坚《题邢惇夫扇》
陋质不堪华衮赠,可能薏苡似明珠。北宋·作者:黄庭坚《次韵答邵之才》
金钱满地无人费,一斛明珠薏苡秋。北宋·作者:黄庭坚《平原宴坐二首 其二》
南国不须收薏苡,百年终竟是芭蕉。唐·作者:皮日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晚唐·作者:胡曾《咏史诗 铜柱》
唯求薏苡供僧食,别著氍毹待客床。唐·作者:陆龟蒙《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一》
无人为起文渊问,端的珠还薏苡还。北宋·作者:贾黄中《桂林还珠洞》
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北宋·作者:王禹偁《还韦度支韶程集》
归邮托信梅华暖,仙剂蠲疴薏子灵。北宋·作者:宋庠《送广州刘掾》
南方异产足珠珍,薏苡兴谗不忍闻。北宋·作者:余靖《谢邕倅王寺丞惠韩柳碑文》
平生忠勇建殊勋,薏苡疑珠竟不分。北宋·作者:赵抃《题马伏波庙二首 其二》
安期尝饵菖蒲在,马援应无薏苡还。北宋·作者:吴中复《和承谏议》
一朝薏苡足人疑,万里珠玑同梦睹。北宋·作者:黄晞《诗一首》
东郊瘦马骅骝在,南海明珠薏苡非。北宋·作者:刘攽《寄王安国时复官大理寺丞监江宁粮料》
寄言游者休披采,还似人怀薏苡归。宋·作者:金君卿《真珠亭》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北宋·作者:苏轼《次韵和王巩六首 其五》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北宋·作者:苏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丈嗜石,故以遗其子子明学士,子明有诗,次韵》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北宋·作者:苏轼《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匊。北宋·作者: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金钱满地无人费,百斛明珠薏苡秋。北宋·作者:黄庭坚《题邢惇夫扇》
陋质不堪华衮赠,可能薏苡似明珠。北宋·作者:黄庭坚《次韵答邵之才》
金钱满地无人费,一斛明珠薏苡秋。北宋·作者:黄庭坚《平原宴坐二首 其二》
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薏】【申集上】【艸字部】 薏;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061第04〔古文〕 【唐韻】於力切,音億。【爾雅·釋草】荷,芙蕖。其中的,的中薏。【疏】薏,中心也。 又苡薏。詳苡字註。 又【玉篇】乙吏切,音意。義同。 又【韻會】薏茨,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