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凝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níng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凝字寓意

【凝】 níng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 聚集,集中:聚。重(zh恘g )。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

凝字解释

【凝】[①][níng][《廣韻》魚陵切,平蒸,疑。]“冰2”的今字。“疑2”的被通假字。(1)冰冻;结冰。(2)结;固;积聚。(3)形成。(4)坚定;巩固。(5)谓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6)停止;静止。(7)严整。参见“命”。(8)表示盛大或程度很深。参见“妝”、“寒”。(9)徐缓。

凝字诗词来源

【凝】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凝华结藻久延立。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南朝宋·作者:刘铄《白纻曲》
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管玉柱响洞房。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三 秋白纻》
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二》
清歌流响绕凤梁。如矜若思凝且翔。南齐·作者:王俭《齐白纻辞》
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南齐·作者:释宝月《行路难》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陈朝·作者: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舒和》
远山酋萃翠凝烟,烂漫桐花二月天。隋末唐初·作者:褚遂良《湘潭偶题诗》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隋末唐初·作者:谢偃《乐府新歌应教》
沈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初唐·作者: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 齐和》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初唐·作者:崔融《从军行》
态聚?还急,骄凝骤不移。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梁园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急鼓送寒来。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三 苏摩遮》
不鍊不凝抛欲尽,何如黑处顿教明。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九》
魂魄若凝如日月,体同天地合清虚。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六》

凝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凝】【子集下】【冫字部】 凝;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3第45【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 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又【增韻】成也,定也。【書·臯陶謨】庶績其凝。【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又【唐韻】牛 切【集韻】【韻會】牛孕切, 觺去聲。止水也。又叶鄂力切。觺入聲。【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 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又【韻會】或作疑。【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与凝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凝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