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字的含义
顾字的解释
顾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21
- 拼音:gù
- 繁体:顧
- 笔画:10
- 部首:页
顾字寓意
【顾】顾 (顧) gù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拜访:三顾茅庐。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古同“雇”,酬。 姓。
顾字解释
【顾】[①][gù][《廣韻》古暮切,去暮,見。]“顾1”的繁体字。亦作“頋1”。(1)回首;回视。(2)反省。(3)视,看。(4)探望;访问。(5)还;返回。(6)顾惜;眷念。(7)照顾;照应。(8)等待。(9)却;反而。(10)岂;难道。(11)乃。(12)但是。(13)发语词。(14)通“雇”。雇赁。(15)夏国名,后为商所灭。春秋时为齐地。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南。(16)古邑名。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故址在今河北省定县境。(17)姓。
顾字诗词来源
【顾】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恒绝兮死复生。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留连顾怀不能存。曹魏·作者: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二》
慈母没兮谁与骄,顾自怜兮心忉忉。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千金顾笑买芳年。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二》
时莺顾慕声合离。轻波微动漾羽卮。南梁·作者:沈约《上巳华光殿诗》
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尔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予。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月下徘徊顾别影,风前凄断送离声。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盻鬟鬓低。陈朝·作者:陈叔宝《东飞伯劳歌》
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初唐·作者:刘希夷《公子行》
陈师振旅清九垓,欣承顾问侍天杯。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顾惭内政翊陶唐。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诸君喜抵王师所,四顾伤为荆莽坰。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一》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唐·作者: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碧树风花先春度,珠帘粉泽无人顾。初唐·作者:吴少微《古意》
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鹦鹉休言秦地乐,回头一顾一相思。初唐·作者:阎朝隐《饯唐永昌》
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初唐·作者:崔液《上元夜六首 其六》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恒绝兮死复生。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留连顾怀不能存。曹魏·作者: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二》
慈母没兮谁与骄,顾自怜兮心忉忉。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千金顾笑买芳年。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二》
时莺顾慕声合离。轻波微动漾羽卮。南梁·作者:沈约《上巳华光殿诗》
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尔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予。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月下徘徊顾别影,风前凄断送离声。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盻鬟鬓低。陈朝·作者:陈叔宝《东飞伯劳歌》
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初唐·作者:刘希夷《公子行》
陈师振旅清九垓,欣承顾问侍天杯。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顾惭内政翊陶唐。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诸君喜抵王师所,四顾伤为荆莽坰。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一》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唐·作者: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碧树风花先春度,珠帘粉泽无人顾。初唐·作者:吴少微《古意》
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鹦鹉休言秦地乐,回头一顾一相思。初唐·作者:阎朝隐《饯唐永昌》
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初唐·作者:崔液《上元夜六首 其六》
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顾】【戌集下】【頁字部】 顧;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410第45〔古文〕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 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又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又【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又【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又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 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又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又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又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又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又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又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又【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 俗作頋。考證:〔【禮·祭統】顧上先下後耳。【疏】但尊上者則先, 下者處後耳。〕 謹照原文則先改在先。〔【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反顧也。〕 謹照索隱原文反顧也改顧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