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蛊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蛊字寓意

【蛊】 (蠱) gǔ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人腹中的寄生虫。 毒害人之物:毒。

蛊字解释

【蛊】[①][gǔ][《廣韻》公户切,上姥,見。]“1”的繁体字。(1)人腹中的寄生虫。(2)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3)传说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4)伤害人的热毒恶气。(5)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参见“蠱氣”、“蠱菑”。(6)诱惑;迷乱。(7)事。(8)病名。神经错乱。(9)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10)《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艮上。[②][yě][《集韻》以者切,上馬,以。]“2”的繁体字。通“冶1”。冶媚;妖艳。

蛊字诗词来源

【蛊】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唐·作者:包何《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
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诏从天来。中唐·作者: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捕蝗 刺长吏也》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古冢狐 戒艳色也》
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其一》
佞臣巫蛊已相疑,身没湖边筑望思。唐·作者:许浑《读戾太子传》
巫蛊事行冤莫雪,九层徒筑见无因。唐·作者:汪遵《望思台》
人多药户生狂蛊,吏有珠官出俸钱。唐·作者:陆龟蒙《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
谢傅儿孙皆干蛊,郑家姬妾尽知书。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将就十章更献三首词虽愈拙诚即可矜或歌执事之风猷或导鄙人之情志愿宽捷给稍赐披寻 其一》
泰到盛时须入蛊,否当极处却成随。北宋·作者:邵雍《桃李吟》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北宋·作者:王安石《彼狂》
已归耕稼供蒿秸,公贵干蛊高巾冠。北宋·作者:苏轼《戏和正辅一字韵》
后人好恶纷倒颠,湎淫蛊惑作罪愆。北宋·作者:彭汝砺《再用前韵呈察院学士》
此行干蛊维叔父,攻苦食辛等醇醴。北宋·作者:黄庭坚《次韵七兄青阳驿西阻水见寄》
亢宗本是先人意,干蛊成于伯氏贤。北宋·作者:冯山《三家兄书报荐起楼屋喜而有诗》
不道谷飞多作蛊,犹教歌扇遏行云。北宋·作者:邹浩《戏王宽之 其二》
利刃有蜜不须舐,蛊毒之家水莫尝。宋·作者:释宗杲《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
先生许可能尊祖,词采今存干蛊身。宋·作者:张元干《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其九》
同风莫倚闽与蜀,饮水更须防蛊毒。南宋·作者:释慧空《送僧三首 其一》

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蛊】【申集中】【虫字部】 蛊;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081第05【篇海】同蠱。(蠱)【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 音古。【說文】腹中蟲也。【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爲蠱。【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又【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述異記】晉末,荆州久雨,粟化爲蠱蟲。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爲蠱。 又蠱雕,獸名。【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也。 又卦名。【易】巽下艮上,蠱。【序卦傳】蠱者,事也。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義同。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媚也。 又【集韻】音義 與冶同。【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註】蠱與冶通。(蠱)考證:〔【爾雅·釋詁】蠱,疑也。【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禮之疾也。〕 謹照原文禮改亂。

与蛊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蛊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