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缁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缁字寓意

【缁】 (緇) zī 黑色:衣。帷。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黄(指和尚与道士)。

缁字解释

【缁】[①][zī][《廣韻》側持切,平之,莊。]亦作“1”。“純6”的被通假字。“1”的繁体字。(1)黑色。(2)引申作染黑。(3)指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缁字诗词来源

【缁】应羡花开不凋悴,应嘉玉片无缁磷。唐·作者:皎然《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
高缁寂寂不相问,醉客无端入定来。唐·作者:戴叔伦《登高回乘月寻僧》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中唐·作者: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中唐·作者:刘长卿《送贾三北游》
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唐·作者:崔峒《赠窦十九》
缁衣诸侯谅称美,白衣尚书何可比。中唐·作者:权德舆《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唐·作者:刘商《赠头陀师》
会昌御宇斥内典,去留二教分黄缁。唐·作者:郑嵎《津阳门诗》
东阳缁素如何好,空向生祠祝上台。五代·作者:贯休《送郑使君》
祇合守愚居暗室,又缘缁素要分明。五代·作者:居遁《偈颂并序 其六十四》
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晚唐·作者:黄滔《投刑部裴郎中》
尘土空缁白苧衣,秋来懒上向吴亭。唐·作者:陆龟蒙《句》
据论当道加严棰,便合披缁念法莲。晚唐·作者:郑昌图《答楚儿》
披缁影迹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闲。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夏日寓居寄友人》
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山寺寓居》
岁月渐遥缁侣惜,雨风频历信心忧。后晋至后周·作者:释圆鉴《十偈辞 其三 赞普满塔十首》
闻学汤休长鬓髭,罢修禅颂不披缁。五代·作者:文彧《赠陈文亮》
刓发披缁心有取,蜕免羁跼脱潜去。北宋·作者:柳开《赠梦英诗》
若教都似周公时,生民岂肯须披缁。北宋·作者:王禹偁《酬处才上人》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北宋·作者:刘筠《怀旧居》

缁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缁】【未集中】【糸字部】 緇;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944第25【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 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又【集韻】側几切,音 。【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与缁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缁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