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字的含义
略字的解释
略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1
- 拼音:lüè
- 繁体:略
- 笔画:11
- 部首:田
略字寓意
【略】略 l<è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略。简略。粗略。略微。略有所闻。略知一二。 省去,简化:省略。忽略。其余从略。 简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计谋:方略。策略。战略。 抢,掠夺:侵略。攻城略地。
略字解释
【略】[①][lüè][《廣韻》離灼切,入藥,來。]亦作“畧1”。(1)疆界。(2)治理。(3)巡行;巡视。(4)夺取;掳掠。(5)收罗。(6)犯,触犯。参见“略則”。(7)法度。(8)谋略;智谋。(9)通达;通晓。参见“略物”。(10)简略。(11)指简要的情况。(12)忽略;轻视。(13)简省;省略。(14)副词。皆;全。(15)副词。大约;大致。(16)副词。稍微。(17)副词。暂且。(18)副词。偶而;偶然。(19)汉代图书目录分类的名称。(20)泛指著作;图书。(21)锋利。(22)见“略斜”。
略字诗词来源
【略】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时人厌贱还?身。善权方略更受新。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单于犯蓟堧,虏骑略萧边。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唐·作者:杜甫《三绝句 其三》
披坚执锐略西极,昆崙月窟东崭岩。唐·作者:杜甫《魏将军歌》
叹我悽悽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唐·作者: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刘侯奉使光推择,滔滔才略沧溟窄。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
赐璧腰金应可料,才略纵横年且妙。唐·作者: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
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唐·作者:皎然《支公诗》
胸中豹略张阵云,握内蛇矛挥白雪。唐·作者:皎然《武源行赠丘卿岑》
中丞方略通变化,外户不扃从女嫁。唐·作者:顾况《险竿歌》
欲除豺虎论三略,莫对云山咏四愁。唐·作者:护国《别盛安》
妙略多推霍骠骑,能文独见沈尚书。唐·作者:韩翃《寄令狐尚书》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中唐·作者:戎昱《塞上曲》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中唐·作者:李益《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时人厌贱还?身。善权方略更受新。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单于犯蓟堧,虏骑略萧边。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唐·作者:杜甫《三绝句 其三》
披坚执锐略西极,昆崙月窟东崭岩。唐·作者:杜甫《魏将军歌》
叹我悽悽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唐·作者: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刘侯奉使光推择,滔滔才略沧溟窄。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
赐璧腰金应可料,才略纵横年且妙。唐·作者: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
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唐·作者:皎然《支公诗》
胸中豹略张阵云,握内蛇矛挥白雪。唐·作者:皎然《武源行赠丘卿岑》
中丞方略通变化,外户不扃从女嫁。唐·作者:顾况《险竿歌》
欲除豺虎论三略,莫对云山咏四愁。唐·作者:护国《别盛安》
妙略多推霍骠骑,能文独见沈尚书。唐·作者:韩翃《寄令狐尚书》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中唐·作者:戎昱《塞上曲》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中唐·作者:李益《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略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略】【午集上】【田字部】 略;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762第09【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 音掠。【說文】經略土地。【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博雅】略,治也。 又【廣韻】謀略。【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註】上中下三計。 又【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書·禹貢】嵎夷旣略。【傳】用功少曰略。【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註】略,約要也。 又不詳也。【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又【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註】略,猶殺也。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又道也。【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註】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註】略,取也。【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揚子·方言】求也。 又灋也。 又【博雅】行也。【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註】略,總攝巡行之名。又【宣十一年】略基趾。【註】趾,城足。略,行也。 又界也。【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註】略,界也。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又路也。【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傳】略,路也。 又犯也。【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註】略,犯也。則法也。 又利也。【詩·周頌】有略其耜。【傳】略,利也。 又【正字通】書篇名。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又【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又姓。【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又奪也。與掠同。【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註】略,奪也。【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釋文】略,本或作 。考證:〔【左傳·莊二十年】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 謹照原文二十年改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