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字的含义
擔字的解释
擔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7
- 拼音:dān
- 繁体:擔
- 笔画:16
- 部首:扌
擔字寓意
【擔】擔 dān 擔 dàn 均见“担”。
擔字解释
【擔】[①][dān][《廣韻》都甘切,平談,端。]“担4”的繁体字。(1)肩挑。(2)背负;负载。(3)承当。(4)举,戴。(5)方言。拿。(6)用同“耽”。参见“擔誤”、“擔擱”。(7)用同“呆”。[②][dàn][《廣韻》都濫切,去闞,端。]“担5”的繁体字。(1)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2)扁担。(3)容器名。引申为一石或一百斤之量。(4)用以计成挑的东西。(5)轿子。[③][shàn][《集韻》時豔切,去豔,禪。]假借。
擔字诗词来源
【擔】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盛唐·作者:李颀《别梁锽》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群。唐·作者:皎然《酬秦山人见寻》
担簦蹑屐仍多病,笑杀云间陆士龙。中唐·作者:陈羽《若耶溪逢陆澧》
好是晚来香雨里,担簦亲送绮罗人。唐·作者:朱协《句》
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中唐·作者:张籍《樵客吟》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红线毯 忧蚕桑之费也》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中唐·作者:元稹《乐府古题序 田家词》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二十二》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三十八》
拄杖两头担日月,葫芦一个隐山川。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七十》
两轮日月从他载,九个山河一担担。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八十五》
长担犊车初入门,金牙新酝盈深樽。唐·作者:段成式《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 其一》
负重登临脱屣回,看他早是空担鞠。唐·作者:良价《新丰吟》
笙歌不驻难辞酒,舟楫将行负担书。唐·作者:方干《送朱二十赴涟水》
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五代·作者: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二十》
担头何物带山香,一箩白蕈一箩栗。五代·作者:贯休《深山逢老僧二首 其二》
僮担亦笼密雪里,世人无人留得之。五代·作者:贯休《寒月送玄士入天台》
担头担个赤瓷罂,斜阳独立濛笼坞。五代·作者:贯休《樵叟》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群。唐·作者:皎然《酬秦山人见寻》
担簦蹑屐仍多病,笑杀云间陆士龙。中唐·作者:陈羽《若耶溪逢陆澧》
好是晚来香雨里,担簦亲送绮罗人。唐·作者:朱协《句》
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中唐·作者:张籍《樵客吟》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红线毯 忧蚕桑之费也》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中唐·作者:元稹《乐府古题序 田家词》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二十二》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三十八》
拄杖两头担日月,葫芦一个隐山川。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七十》
两轮日月从他载,九个山河一担担。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八十五》
长担犊车初入门,金牙新酝盈深樽。唐·作者:段成式《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 其一》
负重登临脱屣回,看他早是空担鞠。唐·作者:良价《新丰吟》
笙歌不驻难辞酒,舟楫将行负担书。唐·作者:方干《送朱二十赴涟水》
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五代·作者: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二十》
担头何物带山香,一箩白蕈一箩栗。五代·作者:贯休《深山逢老僧二首 其二》
僮担亦笼密雪里,世人无人留得之。五代·作者:贯休《寒月送玄士入天台》
担头担个赤瓷罂,斜阳独立濛笼坞。五代·作者:贯休《樵叟》
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擔】【卯集中】【手字部】 擔;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459第01【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 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都濫切。謂所負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