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彈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dàn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彈字寓意

【彈】 dàn tán 均见“弹”。

彈字解释

【彈】[①][dàn][《廣韻》徒案切,去翰,定。]“弹1”的繁体字。(1)弹弓。(2)弹丸。后亦指枪弹、炮弹、炸弹等。(3)圆形的果实。(4)禽鸟的蛋。(5)但,只管。[②][tán][《廣韻》徒干切,平寒,定。]“弹2”的繁体字。(1)用弹丸射击。(2)引申为射死,枪杀。(3)摇动;转动。(4)由于一物的弹性作用使另一物射出去。(5)凸出,瞪。(6)用手指拨弄琴弦。(7)引申为琴曲。(8)弹击;叩打。(9)割开,挑破。(10)挥洒(泪水)。(11)在天平上拨动准星。谓称量。(12)弹劾。(13)引申为讥讪、指摘。(14)绳索。

彈字诗词来源

【彈】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弹鸣琴兮乐莫过,云龙会兮登太和。魏晋·作者:庐山夫人女婉《抚琴歌》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珠丸出弹不可追,空留可怜持与谁。南梁·作者:刘孝威《拟古应教》
走马海边射游鹿,偏坐石上弹鸣雉。东魏·作者:高昂《赠弟季式诗》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北周·作者:庾信《乌夜啼》
车前女子年十五。手弹琵琶玉节舞。隋·作者:无名氏《钜鹿公主歌辞 其二》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初唐·作者: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唐·作者:司马承祯《荅宋之问》
调丝独弹声未移,感君行坐星岁迟。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汉女弹弦怨离别,楚王兴歌苦征战;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初唐·作者: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今日阳春一妙曲,凤皇楼上与君弹。初唐·作者:吴少微《古意》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音信绝南鸿。唐·作者:李如璧《明月》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盛唐·作者:李颀《琴歌》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崔侯善弹棋,巧妙尽于此。盛唐·作者:李颀《弹棋歌》
头戴獬豸急晨趋,明光殿前见天子,今日应弹佞倖夫。唐·作者:丁仙芝《戏赠姚侍御》

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彈】【寅集下】【弓字部】 彈;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360第45〔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 音憚。【玉篇】行丸也。【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又彈丸,喻小也。【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又鬼彈。【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又【廣韻】徒干切【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 音檀。【廣韻】射也。【集韻】彈丸射也。【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又擊也。【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又【韻會】鼓爪曰彈。【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又【廣韻】糾也。【增韻】劾也。【周禮·地官·里宰註】街彈之室。【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里之民。【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又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註】句兵,戈戟屬。彈謂掉也。 又彈棊。【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家君作彈棊以獻。 又叶徒沿切,音田。【陸機·文賦】抱景者咸叩,懷響者必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又 字。

与彈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彈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