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dàng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当字寓意

【当】 (⑩噹) dāng 充任,担任:充。担(d乶 )之无愧。 掌管,主持:家。权。政。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刵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抵敌:万夫不之勇。 判罪,意为处以相的刑罚:该何罪。 顶端,头:瓦。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该应赎 dàng 合宜:恰。适。妥。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吃亏,受骗:上。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铺借钱)。

当字解释

【当】[①][dāng][《廣韻》都郎切,平唐,端。]“1”的繁体字。(1)对等;相。(2)引申为匹配。(3)对着;向着。(4)担任;充。(5)承受;承。(6)主持;执掌。(7)抵敌;抵。(8)遮蔽;阻挡。(9)把守。参见“當關”。(10)应验。(11)判处。(12)应该;应。(13)值;遇到。(14)值,担任轮到的一定时间内的工作。(15)有;只有。(16)过去;以往。(17)如同;类似。(18)盛壮貌。参见“當年”。(19)空;空隙。参见“當兒”、“當子”。(20)口;时候。参见“當兒”、“當子”。(21)通“嘗”。尝试。(22)通“嘗”。曾经。(23)量词。相于“泓”。(24)量词。相于“束”、“枝”。(25)副词。相于“将”、“将要”。(26)副词。相于“尚”、“还”。(27)副词。相于“必”、“必定”。(28)副词。相于“即”、“立即”。(29)副词。相于“很”、“甚”。(30)介词。相于“在”。(31)介词。相于“对”、“对于”。(32)介词。相于“自”、“从”。(33)连词。相于“则”。表示承接。(34)连词。相于“傥”、“倘若”。表示假设。(35)助词。犹着。(36)坎肩、背心之类。后作“襠”。(37)古州名。[②][dàng][《廣韻》丁浪切,去宕,端。]“2”的繁体字。(1)适宜;适。(2)适合;符合。(3)顺应。(4)做;算是。(5)以为;认为。(6)抵押。(7)指以现金典质实物。(8)人质;抵押品。(9)铺。(10)公正;正直。(11)恰好合上;中的。(12)抵充;抵得上。(13)碰撞。(14)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于“本”、“此”。(15)犹圈套。(16)底,器物的底部。(17)指器物的头部。参见“瓦當”。(18)通“黨”。偏袒。[③][dang˙]“3”的繁体字。后缀。

当字诗词来源

【当】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先秦·作者:无名氏《河梁歌》
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春秋卫国·作者:宁戚《饭牛歌》
天生我兮当闇时,被诼谮兮虚获尤。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旧邦萧条心伤悲,孤魂翩翩当何依。曹魏·作者: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旧邦》
当此之时。西晋·作者:傅玄《诗》
中夜悲兮当告谁,独收泪兮抱哀戚。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阿公东还当奈何。魏晋·作者:无名氏《明帝景初中童谣》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我虽步行卿乘马,他日相逢卿当下。魏晋·作者:无名氏《越谣歌》
人当勤学得主簿。谁使为之陶明府。魏晋·作者:无名氏《宣城民为陶汪歌》
鱼羊田斗当灭秦。魏晋·作者:无名氏《苻坚时童谣》
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魏晋·作者:无名氏《苻坚时长安谣》
交哉乱也当何所。东晋·作者:郭文《金雌诗》
当期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十六国·作者:王嘉《皇娥歌》
璇宫夜静当轩织。十六国·作者:王嘉《白帝子歌》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
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

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当】【午集上】【田字部】 當;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362第06〔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又【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 又【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又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又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 又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不左不右。【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又主也。【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註】當國,秉政。【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又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又抵也。【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又【增韻】蔽也。【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註】當謂處其罪也。【路溫舒緩 書】奏當之成。 又【正韻】猶合也。理合如是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又過當。【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註】言不啻相等。 又勾當。【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又【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又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又州名。【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 隴西。 又縣名。【正字通】鳳州兩當縣。【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又【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又馬當,武當, 山名。 又當康,獸名。【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註】牙豚也。 又當魱,魚名。【爾雅·釋魚】鯦當魱。【註】海魚也。 又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丁浪切,黨去聲。事理合宜也。【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又底也。【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泄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又【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註】當,音丁浪反。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与当字字同部首的字

与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