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字的含义
章字的解释
章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1
- 拼音:zhāng
- 繁体:章
- 笔画:11
- 部首:立
章字寓意
【章】章 zhāng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条目,规程: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修理:杂乱无章。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章。 戳记:图章。盖章。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章。领章。徽章。像章。 奏本:奏章。本章。 古同“彰”,彰明。 姓。
章字解释
【章】[①][zhāng][《廣韻》諸良切,平陽,章。]亦作“遧1”。(1)典章制度。(2)采色;花纹。(3)古代礼服上绣的红白相间的花纹。(4)标记;徽章。(5)指旌旗。(6)诗歌或乐曲的段落。(7)指文章的段或篇。(8)指事物发展的阶段。(9)条款。(10)显赫的功勋。(11)盛。(12)显示;表明。(13)表彰;显扬。(14)明显;显著。(15)辨别;区分。(16)臣下给君主的奏本。(17)上奏章告发。(18)古历法名词。十九年为一章。(19)印章。(20)大木材。(21)引申为计量大树的量词。(22)章甫冠的省称。(23)章服的省称。一种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或官服。(24)章草的省称。(25)通“獐”。一种似鹿而小的哺乳动物。(26)通“樟”。一种常绿乔木。(27)通“嫜”。参见“姑章”。(28)姓。[②][zhàng][《廣韻》之亮切,去漾,章。]通“障1”。通“鄣2”。
章字诗词来源
【章】嘉名洁兮行弥章。托节鼓兮令躬丧。汉·作者:无名氏《伯姬引》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南梁·作者:萧衍《河中之水歌》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额上三午十二行。两手不门把文章。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三》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初唐·作者:杨师道《咏马》
蹀躞朝驰过上苑,䟃?暝走发章台。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咀衔拉铁并权奇,被服雕章何陆离。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建章西宫焕若神,燕赵美女二千人。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本持符瑞验明王,还用文章比君子。唐·作者:张说《时乐鸟篇》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唐·作者:苏颋《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始见郎官拜洛阳,旋闻近侍发雕章。初唐·作者:刘宪《饯唐永昌》
朝野欢娱乐未央,车马骈阗盛彩章。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流澌腊月下河阳,草色新年发建章。盛唐·作者:李颀《寄司勋卢员外》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盛唐·作者:李颀《绝缨歌》
父子兄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
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盛唐·作者:许景先《折柳篇》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南梁·作者:萧衍《河中之水歌》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额上三午十二行。两手不门把文章。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三》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初唐·作者:杨师道《咏马》
蹀躞朝驰过上苑,䟃?暝走发章台。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咀衔拉铁并权奇,被服雕章何陆离。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建章西宫焕若神,燕赵美女二千人。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本持符瑞验明王,还用文章比君子。唐·作者:张说《时乐鸟篇》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唐·作者:苏颋《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始见郎官拜洛阳,旋闻近侍发雕章。初唐·作者:刘宪《饯唐永昌》
朝野欢娱乐未央,车马骈阗盛彩章。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流澌腊月下河阳,草色新年发建章。盛唐·作者:李颀《寄司勋卢员外》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盛唐·作者:李颀《绝缨歌》
父子兄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
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盛唐·作者:许景先《折柳篇》
章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章】【午集下】【立字部】 章;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871第08【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 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又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又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又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又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又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又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總章,舜明堂名。 又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又姓,秦將章邯。 又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又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又俗或謂舅曰章。 又【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又懼貌。亦作慞。 又【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又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 【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又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楩楠豫章。〕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