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梗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gěng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梗字寓意

【梗】 gěng 植物的枝或茎:菜子。 直,挺立:着脖子。 正直,直爽:直。 阻塞,妨碍:塞(s )。阻。心肌死。 大略:概。 有刺的草木:榆(刺榆)。

梗字解释

【梗】[①][gěng][《廣韻》古杏切,上,見。](1)木名。即刺榆。(2)草木的枝、茎或根。(3)有刺的草木。参见“林”。(4)谓草木刺人。(5)强硬;凶猛。(6)挺直。(7)耿直,刚正。参见“介”、“直”。(8)阻塞;断绝。(9)抵御;抗拒。(10)病;祸害。(11)暴起;突出。(12)哽咽。(13)硬物触压人或动物。(14)大略。参见“概”。(15)古代祭名。预辟灾害之祭。(16)姓。金有史咏妻氏。见《金史·胡天作传》。

梗字诗词来源

【梗】凌霰交兮高冰合,浮波梗兮悲风流。南朝宋·作者:袁淑《咏寒雪诗》
一个招摇梗河上,梗河横列三星状。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东方七宿》
随萍逐梗见春光,行乐登台斗在旁。中唐·作者:欧阳詹《许州途中》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旧业丛台废苑东,几年为梗复为蓬。中唐·作者:刘言史《泊花石浦》
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唐·作者:白居易《初到忠州赠李六》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中唐·作者: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其六》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唐·作者:李群玉《金塘路中》
风尘匹马来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唐·作者: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二首 其二》
日晚向隅悲断梗,夜阑浇酒哭知音。唐末·作者:罗隐《归梦》
三川梗塞两河闭,大明宫殿生蒿莱。唐末·作者:罗隐《酬丘光庭》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唐·作者:汪遵《屈祠》
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直钱。唐·作者:崔橹《过蛮溪渡》
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别》
都缘顽梗揎浮世,遮莫峥嵘倚半天。前蜀·作者:刘隐辞《咏白盐山》
井藤梗上存馀命,石火光中保幻身。后周·作者:释延寿《山居诗 其十一》
长岁天涯悲断梗,逢君无处不伤情。北宋·作者:寇准《巴东有感》
年来踪迹如萍梗,不得登临恨更深。宋·作者:杜尧臣《留题灵岩寺》
石君屏上怀素笔,盘屈瘦梗相交加。北宋·作者:梅尧臣《赋石昌言家五题 其四 怀素草书》

梗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梗】【辰集中】【木字部】 梗;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529第04【唐韻】【廣韻】【集韻】【類篇】【正韻】 古杏切,音鯁。【說文】山枌楡,有朿,莢可爲蕪荑者。 又病也。【詩·大雅】至今爲梗。 又禦災曰梗。【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疾殃。 又【爾雅·釋詁】梗,正直也。 又【揚子·方言】梗,略也。梗槩,大略也。 又草木刺人爲梗。【張衡·西京賦】梗木爲之靡拉。 又枝梗。【戰國策】桃梗土偶。 又土梗,非眞物也。【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又猛也。【方言】韓趙之閒曰梗。【淮南子·原道】鋤其强梗。考證:〔【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時疾。〕 謹照原文時疾改疾殃。

与梗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梗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