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字的含义
崇字的解释
崇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1
- 拼音:chóng
- 繁体:崇
- 笔画:11
- 部首:山
崇字寓意
【崇】崇 chóng 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崇酒于觞。 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 姓。
崇字解释
【崇】[①][chóng][《廣韻》鋤弓切,平東,崇。]亦作“崈1”。(1)高,高大。(2)引申指崇高;高贵。参见“崇軌”、“崇厚”、“崇重”。(3)高度,从下向上的距离。(4)尊崇,推重。(5)助长;增高。(6)重复。(7)聚积;聚敛。(8)充满。参见“崇亂”、“崇期”、“崇酒”。(9)兴盛。(10)修饰。(11)崇牙的省称。(12)古国名。又称有崇氏,相传为鲧的封国。在今河南嵩县。(13)古国名。商的与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陕西西安市沣水西。(14)古国名。春秋时秦的与国。(15)通“終”。终尽。参见“崇朝”。(16)姓。宋有崇大年。见《宋史翼》卷十八。
崇字诗词来源
【崇】临渌水兮登崇基。曹魏·作者:曹植《离友诗三首 其二》
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帝释倾心崇二塔,为怜舍眼满千生。初唐·作者:玄奘《题西天舍眼塔》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亏功九仞罢崇山,顿驾千里倦长路。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初唐·作者: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崇梵僧,崇梵僧,秋归覆釜春不还。盛唐·作者:王维《寄崇梵僧》
隋炀皇帝崇明因,号为智者诚敬申。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唐·作者: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前临滹沲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唐·作者:钱起《送毕侍御谪居》
每笑石崇无道情,轻身重色祸亦成。唐·作者:皎然《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
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中唐·作者:冯伉《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其二 送文舞迎武舞》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中唐·作者:高崇文《雪席口占》
崇饰山园孝理深,万方同感圣人心。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
尊崇善祝今如此,共待曾玄捧翟衣。中唐·作者:权德舆《河南崔尹即安喜从兄宜于室家四十馀岁一昨寓书病传永写告身既枉善祝因成绝句》
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帝释倾心崇二塔,为怜舍眼满千生。初唐·作者:玄奘《题西天舍眼塔》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亏功九仞罢崇山,顿驾千里倦长路。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初唐·作者: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崇梵僧,崇梵僧,秋归覆釜春不还。盛唐·作者:王维《寄崇梵僧》
隋炀皇帝崇明因,号为智者诚敬申。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唐·作者: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前临滹沲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唐·作者:钱起《送毕侍御谪居》
每笑石崇无道情,轻身重色祸亦成。唐·作者:皎然《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
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中唐·作者:冯伉《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其二 送文舞迎武舞》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中唐·作者:高崇文《雪席口占》
崇饰山园孝理深,万方同感圣人心。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
尊崇善祝今如此,共待曾玄捧翟衣。中唐·作者:权德舆《河南崔尹即安喜从兄宜于室家四十馀岁一昨寓书病传永写告身既枉善祝因成绝句》
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崇】【寅集中】【山字部】 崇;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13第01【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 音漴。【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爾雅·釋詁】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貴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禮·樂記】復綴以崇。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註】謂積而高也。【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註】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又終也。【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又叶仕莊切,音牀。【 琳·大荒賦】仰閬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 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 【集韻】或作崈。考證:〔【易·繫辭】崇高莫大於富貴。〕 謹照原文於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