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字的含义
耿字的解释
耿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0
- 拼音:gěng
- 繁体:耿
- 笔画:10
- 部首:耳
耿字寓意
【耿】耿 gěng 光明:“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耿耿(a.光明,如“耿耿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耿耿”;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耿耿于怀”)。 有骨气,刚正不阿:耿介。耿直。耿节(坚贞的节操)。 姓。
耿字解释
【耿】[①][gěng][《廣韻》古幸切,上耿,見。](1)耳贴于颊。(2)光明;照耀。(3)心情不安;悲伤。(4)强硬耿直。(5)梗塞;突起。(6)古都邑名。一作“邢”。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商代自祖乙到阳甲时都于此。(7)古国名。本春秋小国,公元前661年晋灭之以赐赵夙,至赵献侯自此迁中牟。故址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汾水南岸。参阅《左传·闵公元年》。(8)姓。
耿字诗词来源
【耿】寐耿耿兮摧伤情。彼苍天兮朔神灵。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耿耿伏枕不能眠。曹魏·作者: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二》
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风切切四面来。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唐·作者: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岁暮穷阴耿未已,人生会面难再得。唐·作者: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河。唐·作者:苏源明《秋夜小洞庭离宴诗》
摇风杂佩耿华烛,夜听羽人弹此曲。唐·作者:顾况《乌啼曲二首 其一》
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唐·作者:戴叔伦《哭朱放》
瑶草歇芳心耿耿,玉佩无声画屏冷。唐·作者:刘瑶《杂曲歌辞 暗别离》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唐·作者:韩溉《水》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中唐·作者:韩愈《感春五首 其五》
耿耿伏枕不能眠。曹魏·作者: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二》
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风切切四面来。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唐·作者: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岁暮穷阴耿未已,人生会面难再得。唐·作者: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河。唐·作者:苏源明《秋夜小洞庭离宴诗》
摇风杂佩耿华烛,夜听羽人弹此曲。唐·作者:顾况《乌啼曲二首 其一》
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唐·作者:戴叔伦《哭朱放》
瑶草歇芳心耿耿,玉佩无声画屏冷。唐·作者:刘瑶《杂曲歌辞 暗别离》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唐·作者:韩溉《水》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中唐·作者:韩愈《感春五首 其五》
耿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耿】【未集中】【耳字部】 耿;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966第14〔古文〕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古幸切,音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詩·衞風】耿耿不寐。【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晉語】其光耿於民矣。【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 音扃。明白也。 又與 通。幽州方言也。【蜀志· 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 ,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 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 辮戚 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