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旒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liú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旒字寓意

【旒】 liú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旒字解释

【旒】[①][liú][《廣韻》力求切,平尤,來。]亦作“斿1”。亦作“旈1”。亦作“瑬1”。(1)旌旗悬垂的饰物。(2)泛指旌旗。(3)同“瑬”。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

旒字诗词来源

【旒】九宫盛事予旒纩。三辅务根诚难亮。南朝宋·作者:刘骏《华林都亭曲水联句产柏梁体诗》
长世缀旒为下国。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垂旒一庆宜年酒,朝野俱欢荐寿新。唐·作者:韦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䌽旒。初唐·作者:徐彦伯《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室晓垂旒。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唐·作者: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盛唐·作者: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今之太守古诸侯,出入双旌垂七旒。盛唐·作者: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中唐·作者:杨巨源《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其二》
拜恩稽首纷无已,凝旒前席皇情喜。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斗柄东回岁又新,邃旒南面挹来宾。中唐·作者:欧阳詹《元日陪早朝》
阊阖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唐·作者: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冕旒不垂亲劳徕,赐衣赐食移时对。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蛮子朝 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隋堤柳 悯亡国也》
阊阖欲开金漏尽,冕旒初坐御香高。唐·作者:姚合《寄右史李定言》
龙旗尽列趋金殿,雉扇才分见玉旒。唐·作者:许浑《秋日早朝》
阊阖欲开宫漏尽,冕旒初坐御香高。唐·作者:许浑《李定言自殿院衔命归阙拜员外郎迁右史因寄》
正殿云开露冕旒,下方珠翠压鳌头。唐·作者:陈陶《朝元引四首 其二》
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唐·作者:薛能《杂曲歌辞 其五 杨柳枝》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唐·作者: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旒】【卯集下】【方字部】 旒;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484第18【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類篇】旌旗之旓。【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旒,章也。【箋】旌旗之垂者也。 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又【韻補】叶力救切。【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集韻】或作斿旈。

与旒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旒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