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字的含义
躋字的解释
躋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21
- 拼音:jī
- 繁体:躋
- 笔画:21
- 部首:足
躋字寓意
【躋】躋 jī 见“跻”。
躋字解释
【躋】[①][jī][《廣韻》祖稽切,平齊,精。][《廣韻》子計切,去霽,精。]“跻1”的繁体字。(1)升登,达到。(2)高而陡。(3)逾越,超越。(4)晋升。(5)践踏,踩。(6)跌倒;下坠。(7)灯台。唐时称铁灯台为铁跻。(8)见“躋躋”。
躋字诗词来源
【躋】䯱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唐·作者:岑参《西亭子送李司马》
三蜀澄清郡政闲,登楼携酌日跻攀。中唐·作者:乔琳《绵州越王楼即事》
吏中习隐好跻攀,不扰疲人便自闲。中唐·作者:吕温《初发道州荅崔三连州题海阳亭见寄绝句》
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唐·作者:白居易《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其一》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中唐·作者:贾岛《夏夜登南楼》
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唐·作者:张又新《谢池》
舞席歌楼似登陟,绮筳花柳记跻攀。唐·作者:佚名《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唐·作者:赵嘏《留题兴唐寺》
好是轮蹄来往便,谁人不向此跻攀。唐末·作者:罗邺《登凌歊台》
楼阁层层冠此山,雕轩朱槛一跻攀。唐末至五代·作者:杜光庭《题本竹观》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晚唐·作者:唐彦谦《兴元沈氏庄》
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五代·作者:王仁裕《放猿》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唐末·作者:蜀太后徐氏《丈人观》
跻攀况有承华客,如在南皮奉胜游。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陪王庶子游后湖涵虚阁》
行登峻岭跻攀倦,坐俯清泉笑傲凉。吴越至宋初·作者:江景房《保安寺》
郡在江湖烟树间,谢公遗踵好跻攀。北宋·作者:田锡《登叠嶂楼》
雪晴山院景堪跻,玉树琼楼照碧溪。北宋·作者:释智圆《湖西杂感诗 其十四》
声满诸天常讽诵,功圆十地绝跻攀。北宋·作者:释契适《观音诗 其三》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北宋·作者:王洙《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唐·作者:岑参《西亭子送李司马》
三蜀澄清郡政闲,登楼携酌日跻攀。中唐·作者:乔琳《绵州越王楼即事》
吏中习隐好跻攀,不扰疲人便自闲。中唐·作者:吕温《初发道州荅崔三连州题海阳亭见寄绝句》
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唐·作者:白居易《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其一》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中唐·作者:贾岛《夏夜登南楼》
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唐·作者:张又新《谢池》
舞席歌楼似登陟,绮筳花柳记跻攀。唐·作者:佚名《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唐·作者:赵嘏《留题兴唐寺》
好是轮蹄来往便,谁人不向此跻攀。唐末·作者:罗邺《登凌歊台》
楼阁层层冠此山,雕轩朱槛一跻攀。唐末至五代·作者:杜光庭《题本竹观》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晚唐·作者:唐彦谦《兴元沈氏庄》
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五代·作者:王仁裕《放猿》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唐末·作者:蜀太后徐氏《丈人观》
跻攀况有承华客,如在南皮奉胜游。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陪王庶子游后湖涵虚阁》
行登峻岭跻攀倦,坐俯清泉笑傲凉。吴越至宋初·作者:江景房《保安寺》
郡在江湖烟树间,谢公遗踵好跻攀。北宋·作者:田锡《登叠嶂楼》
雪晴山院景堪跻,玉树琼楼照碧溪。北宋·作者:释智圆《湖西杂感诗 其十四》
声满诸天常讽诵,功圆十地绝跻攀。北宋·作者:释契适《观音诗 其三》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北宋·作者:王洙《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躋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躋】【酉集中】【足字部】 躋;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235第17〔古文〕 【唐韻】祖稽切【集韻】牋西切, 音賷。【說文】登也。【揚子·方言】海岱之閒謂之躋。【詩·秦風】道阻且躋。【傳】躋,升也。 又【廣韻】亦作隮。【易·震卦】躋于九陵。【釋文】躋,本又作隮。【左傳·文二年】躋僖公。【公羊傳】躋者何,升也。【集韻】或作隮。 又【廣韻】【集韻】 子計切,音霽。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