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旄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máo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旄字寓意

【旄】 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mào 古同“耄”,年老。

旄字解释

【旄】[①][máo][《廣韻》莫袍切,平豪,明。](1)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饰的旗子。(2)牦牛尾。(3)泛指尾。参见“端”。(4)牦牛。(5)见“丘”。(6)星名。参见“星”、“頭”。(7)通“毛”。毛发。(8)通“髦”。俊杰。(9)通“茅”。参见“旌”。[②][mào][《廣韻》莫報切,去号,明。][《集韻》武道切,上晧,明。]通“眊1”。通“耄1”。(1)年老。(2)眼睛昏花。(3)昏乱。

旄字诗词来源

【旄】荷旄仗节镇邦家。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五》
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戚遰成容。隋末唐初·作者:褚亮《祭方丘乐章 舒和》
钩陈周卫俨旌旄,钟镈陶匏声殷地。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胡骄子,当见旄头蚀应死。唐·作者:万齐融《仗剑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盛唐·作者: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盛唐·作者: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盛唐·作者: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盛唐·作者:王维《陇头吟》
芙蓉旌旗烟雾乐,影动倒景摇潇湘。唐·作者:杜甫《寄韩谏议》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盛唐·作者:皇甫冉《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唐·作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唐·作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唐·作者:钱起《送张将军征西》
旄竿瀚海扫云出,毡骑天山蹋雪归。唐·作者:皎然《塞下曲二首 其二》
梦摇玉佩随旄节,心到金华忆杏坛。唐·作者:灵一《送王颖悟归左绵》
羽旗旄节憩瑶台,清丝妙管从空来。中唐·作者:韦应物《骊山行》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唐·作者:李嘉祐《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
干旄羽籥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中唐·作者:冯伉《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其二 送文舞迎武舞》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中唐·作者:李端《送马尊师》
侍臣鸣佩出西曹,鸾殿分阶翊䌽旄。唐·作者:耿湋《朝下寄韩舍人》

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旄】【卯集下】【方字部】 旄;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482第18【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 音毛。【說文】幢也。【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釋文】白旄,旄牛尾。【詩·鄘風】孑孑干旄。【傳】注,旄於干者,大夫之旃也。【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註】昴七星爲旄頭。 又騎名。【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又【廣韻】【集韻】 莫報切,音帽。麕毛 長也。 又與耄通。【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韻】亡遇切,音務。嵍,或作旄。山名。 又【韻補】叶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 貂旄。

与旄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旄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