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的含义
借字的解释
借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0
- 拼音:jiè
- 繁体:借
- 笔画:10
- 部首:亻
借字寓意
【借】借 jiè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借用。借阅。借账。借据。借条。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借钱给人。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题发挥。 依靠:凭借。借势。
借字解释
【借】[①][jiè][《廣韻》子夜切,去禡,精。][《廣韻》資昔切,入昔,精。](1)暂时取用别人提供的钱物,指借入。(2)引申指乞求。(3)将自己的钱物暂时供人使用。指借出。(4)拿;取。(5)得到,达到。(6)凭借;利用。(7)使用。(8)低品之官因事势需要暂时使用高品之官阶。(9)勾结。(10)给予,授予。(11)帮助,照顾。(12)勉励,推许。(13)怜惜。(14)宽容。(15)假托。参见“借故”、“借端”。(16)连词。假如。表假设。(17)连词。即使。表让步。(18)指借职。(19)“藉”的简化字。
借字诗词来源
【借】借问湖中采菱妇,莲子青荷可得否。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寄语幽并驰射客,未肯推门持借君。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作者:无名氏《送别诗》
借问太子何时还。王心不语动王情。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初唐·作者:文德皇后《春游曲》
忽闻八字超诗境,不借丹躯舍此山。初唐·作者:玄奘《题半偈舍身山》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借问乾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初唐·作者:卢照邻《登封大酺歌四首 其三》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唐初·作者:刘方平《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借问今朝八龙驾,何如昔日望仙池。初唐·作者:薛稷《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初唐·作者:乔知之《绿珠篇》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初唐·作者:沈佺期《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初唐·作者:沈佺期《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初唐·作者:李适《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唐·作者: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唐·作者: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寄语幽并驰射客,未肯推门持借君。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作者:无名氏《送别诗》
借问太子何时还。王心不语动王情。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初唐·作者:文德皇后《春游曲》
忽闻八字超诗境,不借丹躯舍此山。初唐·作者:玄奘《题半偈舍身山》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借问乾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初唐·作者:卢照邻《登封大酺歌四首 其三》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唐初·作者:刘方平《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借问今朝八龙驾,何如昔日望仙池。初唐·作者:薛稷《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初唐·作者:乔知之《绿珠篇》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初唐·作者:沈佺期《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初唐·作者:沈佺期《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初唐·作者:李适《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唐·作者: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唐·作者: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借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借】【子集中】【人字部】 借;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8第10【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 又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又設辭。【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旣抱子。 又與藉耤通。 又與假通。【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註】下音假。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資昔切,音積。義同。 本作 ,隸省作借,別作徣。考證:〔【釋名】艸履曰不借。【註】言賤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 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