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煦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煦字寓意

【煦】 xù 温暖:春风和妪(抚养,天地生养万物)。暖。温。 恩惠:为仁。 日出。

煦字解释

【煦】[①][xù][《廣韻》香句切,去遇,曉。][《廣韻》况羽切,上麌,曉。]“蓲2”的被通假字。(1)温暖。(2)清晨的太阳光。(3)恩惠。(4)眼睛转动。(5)当佣工。(6)和乐貌。参见“”。

煦字诗词来源

【煦】阊阖间,玉台侧,承恩煦兮生光色。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唐·作者:颜真卿《七言重联句》
敲扶密竹枝犹亚,煦暖寒禽气渐苏。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
无为政化更何为,到即生人妪煦肥。五代·作者:贯休《宋使君罢新定移出东馆 其一》
龚遂刘宽同煦妪,张飞关羽太驱驰。五代·作者:贯休《贺郑使君》
春能和煦秋摇落,生杀还同造化功。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风》
他年得路抟风去,肯念今朝煦沫么。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和徐秘书》
唯将煦育遍覃恩,狻猊喷袅龙香散。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二十三》
一阳初启煦仁风,我运唯扬均遍布。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三十四》
万壑流泉岸不枯,四时春煦花常发。北宋·作者:王钦若《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长洲连岁得贤君,十万人家煦若春。北宋·作者:杨亿《皇甫太博知苏州》
王泽下流慈煦远,万方歌舞戴明君。北宋·作者:夏竦《御阁春帖子 其四》
更当淑景承慈煦,永奉嘉祥茂本枝。北宋·作者:夏竦《寿春郡王阁春帖子 其四》
荧煌宝座安三境,妪煦鸿恩下九衢。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奉安圣像礼成》
阴阳自协璇玑运,和煦潜随缇管升。北宋·作者:晏殊《奉和圣制立春日 其二》
不待东风吹煦力,剪刀催出上林花。北宋·作者:宋祁《余在北门时每立春必前索宫中春词十馀解今逢兹日块坐州阁追怀旧题续作六章 其四》
北帝及腊不行令,东皇发煦遭尔厄。北宋·作者:梅尧臣《二月四日雪》
律上阳和虽始煦,樽前人意已生春。北宋·作者:吴育《次韵奉和给事中》
小院闲扃煦日长,静探琅简事虚皇。北宋·作者:文彦博《和友人春日即事》
煦日亭亭昼渐长,烟藏幽砌蕙兰香。北宋·作者:文彦博《郡斋春日书怀》

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煦】【巳集中】【火字部】 煦;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677第35【唐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 音姁。【說文】烝也。【玉篇】熱也。【禮·樂記】天地訢合,隂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註】氣曰煦,體曰嫗。【疏】天以氣煦之,地以氣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 又【說文】一曰赤貌。【玉篇】赤色也。 又【說文】一曰溫潤也。 又【玉篇】恩也。【韓愈·原道】煦煦之謂仁。 又【玉篇】亦作昫。【廣韻】日光也。 又【廣韻】况羽切【集韻】火羽切, 音詡。【禮·樂記·煦嫗釋文】煦徐音况甫反。 又【集韻】詡拱切,音洶。亦與昫同。日出溫也。詳日部昫字註。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揚子·方言】煦,熱也。【李嵩·述志賦】稟玄光而陶衍,承景靈之冥符,蔭朝雲之奄靄,仰郞日之照煦。 又【集韻】虛尤切,音休。本作咻。痛念聲。詳口部咻字註。

与煦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煦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