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倭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倭字寓意

【倭】 wō 古代对日作战时称日本为奴。寇。刀。 an old name for Japan wēi 古同“逶”,逶迤。

倭字解释

【倭】[①][wēi][《廣韻》於爲切,平支,影。](1)见“遲”。(2)见“妥”。(3)见“傀”。[②][wō][《廣韻》烏禾切,平戈,影。]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③][wǒ][《廣韻》烏果切,上果,影。]见“3墮髻”。

倭字诗词来源

【倭】罗敷妆粉能佳丽,镜前新梳倭堕髻。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盛唐·作者:许景先《折柳篇》
雪发羞垂倭堕鬟,绣囊畏并茱萸结。唐·作者:司空曙《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
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唐末·作者:周朴《福州神光寺塔》
倭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北宋·作者:黄庶《携家游倭松》
颖士声名动倭国,乐天辞笔过鸡林。北宋·作者:孙觉《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罢之作诗以纪其事》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北宋·作者:苏轼《鳆鱼行》
仙娥倭堕青云髻,照我衰迟泽畔颜。北宋·作者:张耒《雨霁望樊山》
皇华六辔按倭迟,博采参差到接余。南宋·作者:陈傅良《酬王判官和九日韵 其一》
倭缬帘垂柳外楼,靓妆微露玉搔头。南宋·作者:张镃《三月望日微雨汎舟西湖四首 其三》
北瞰登莱山不碍,东渐倭丽汛难期。南宋·作者:吴潜《阅城壁》
贪泉定喜逢廉吏,倭国何因拜老师。南宋·作者:乐雷发《寄萧大山兄弟》
涉险应难得命还,倭中风土素蛮顽。宋末元初·作者:郑思肖《元贼谋取日本二绝 其一》
东方九夷倭一尔,海水截界自区宇。宋末元初·作者:郑思肖《元鞑攻日本败北歌》
一声梵㖵千灾散,倭寇区区不足平。金·作者:李奎报《大藏经及消灾道场音赞诗。应制 其十三 大藏经道场音赞诗》
一国正作海中倭。金·作者:李奎报《苦雨歌》
咫尺琛航倭濊近,好将风浪戒阳侯。元·作者:徐琬《题莱州海神庙》
登临有客动必戒,况此星露景倭迟。元·作者:范梈《夜上乌岩》
琉球真蜡接阇婆,日本辰韩秽貊倭。元·作者:宋本《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十首 其二》
不闻毛女求诗去,每见倭僧问法过。元·作者:成廷圭《寄四明梦堂噩禅师兼简用堂上人》

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倭】【子集中】【人字部】 倭;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9第06【玉篇】【唐韻】 於爲切,音煨。【說文】順貌。 又倭遲,回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與逶迤, 迆,委蛇,威遲,委移 通。 又人名。魯宣公名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烏禾切,音渦。【前漢·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爲百餘國。【師古註】魏略云: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爲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 又【廣韻】烏果切【集韻】鄔果切, 音婐。倭墮。

与倭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倭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