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氂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máo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氂字寓意

【氂】 máo 同“牦”。

氂字解释

【氂】[①][máo][《廣韻》莫袍切,平豪,明。]亦作“1”。(1)牦牛尾。(2)泛指兽尾。(3)牦牛。(4)长毛。(5)指有弹性的硬毛。(6)指毛毯一类织物。[②][lí][《廣韻》里之切,平之,來。]“釐1”的古字。古代长度单位,“分”的十分之一。

氂字诗词来源

【氂】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跂足随氂牛。唐·作者:杜甫《锦树行》
文如轻罗散如发,马尾氂牛不能絜。中唐·作者:韦应物《棕榈蝇拂歌》
鄱阳黎庶还堪羡,头有重天足有氂。五代·作者:贯休《上卢使君二首 其一》
鳌转海运兮纤鳞片甲,雷奔电驱兮寸毫尺氂。北宋·作者:释重显《送胜因长老》
长鬣生氂满帐前,甘棠载憩示优贤。北宋·作者:宋祁《中山公镇淝上》
韩干马本模搭时,神骏都失存毫氂。北宋·作者:梅尧臣《观杨之美画》
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如豪氂。北宋·作者:曾巩《哭尹师鲁》
云蒸每见飞雳火,沉绠或惹髯间氂。北宋·作者:李廌《冽泉亭诗》
安得相从飞两桨,看他郡国犬生氂。宋·作者:许景衡《送蒲秀才游南剑兼简上官守》
手持氂尾白玉柄,坐中风味王安丰。北宋末·作者:周紫芝《次韵彭叔容》
兴来貌写到浓氂,拳尾如摇欲投胔。宋·作者:夏倪《题宗室永年画犬图》
草地耕牛方有犊,花村吠犬那生氂。宋·作者:陈舜道《春日田园杂兴十首 其十》
镂冰琢雪战毛氂,画饼声名骨朽时。南宋·作者:范成大《读史三首 其三》
天公盍假毛氂助,成败都悬反掌中。南宋·作者:范成大《读甘露遗事二首 其一》
倾崖当胸石齧足,失势毛氂槁幽谷。南宋·作者:范成大《胡孙愁》
东坡逸足电雹去,天马肯放氂牛随。南宋·作者:杨万里《次东坡先生用六一先生雪诗律令龟字二十韵旧禁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等字新添访戴映雪高卧齧毡之类一切禁之》
问知淮民何所恋,年来家有生氂犬。南宋·作者:敖陶孙《代送别赵使君》
人生万幻一氂轻,须筑铜驼万里城。南宋·作者:程珌《五鼓梦中作觉而成之 其一》
得仅毫氂丧似崖,卜年槛笼困徘佪。金·作者:李奎报《重游北山 其二》
手分恩露活茕嫠,春满棠阴犬有氂。元·作者:陈孚《承旨野庄董公殊勋清节孚闻之缙绅纪以八诗 其三》

氂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氂】【辰集下】【毛字部】 氂;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595第46【唐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 音釐。【說文】氂牛尾也。【周禮·春官·樂師有旄舞註】旄舞者,氂牛之尾。【疏】山海經,潘侯之山有獸,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又【山海經】荆山,其中多氂牛。【註】旄,牛屬也,黑色,出西南徼外。【杜甫詩】天馬跂足隨氂牛。 又馬尾亦曰氂。【淮南子·說山訓】馬氂截玉。【註】氂,馬尾也。 又毛之强曲者。【前漢·王莽傳】以氂裝衣。【註】師古曰:毛之强曲者曰氂,以裝楮衣中,令其張起也。又【前漢·五行志】天漢三年八月,天雨白氂。 又【小爾雅】雜毛曰氂。 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又罽也。【爾雅·釋言】氂,罽也。【郭註】毛氂,所以爲罽。【郉疏】織毛爲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馬之帶鞅也。 又凡言物之細者爲氂。【列子·殷湯篇】以氂懸蝨於牖。【曹植·九華扇賦】篾氂解而縷分。 又與釐通。【史記·蘇秦傳】毫氂不伐,將用斧柯。【前漢·律歷志】不失豪氂。【註】孟康曰:十豪爲氂。 又【廣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 音毛。義同。亦作斄髦犛。 又【集韻】郞才切,音來。義同。○按《周禮·春官》註:氂,音毛。劉音來,沈音貍,或音茅,或作犛,或作斄。考《莊子·逍遙遊》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註:郭呂之反,徐、李音來,又音離,司馬云:旄牛。據此知諸家音切雖異,而義 通。

与氂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氂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氂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