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衜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dào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衜字寓意

【衜】 dào 古同“道”。

衜字解释

【衜】[①][dào][《廣韻》徒晧切,上晧,定。]亦作“噵1”。亦作“1”。“衟1”的今字。(1)道路。(2)水流通行的途径。(3)泛指各种通路。(4)行程;路程。(5)取道;经过。(6)古代棋局上的格道。(7)围棋局上下子的交叉点。(8)线条。(9)方向;方位。(10)种类;门类。(11)辈分;行辈。(12)方法;途径。(13)技艺;技术。(14)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15)事理;规律。(16)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17)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18)道德;道义。(19)祭名。古代诸侯外出时先祭路神。(20)指道家学派。(21)仙术;方术。(22)指道教或道士。(23)指佛教或佛教徒。(24)指某些会道门组织。(25)遵行;实行。(26)正直。(27)说;讲述。(28)知道;觉得。(29)料想;以为。(30)是。(31)倒,反到。(32)用同“到”。(33)相当于“看”、“见”。(34)助词。相当于“得”。(35)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实义。(36)名词后缀。(37)量词。用于条形物。(38)量词。用于门、墙等。(39)量词。用于题目、文书等。(40)量词。用于景物,犹片。(41)量词。用于反复出现的事情,犹次、遍。(42)古代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所设的县。(43)古代行政区划名。唐初分全国为十道,后增为十五道。(44)古代行政区划名。清代在省级设有主管专职的道,并在省与州、府之间设分守道。道设道员。(45)古代行政区划名。民国初年亦曾将一省划分为若工道。(46)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确山县附近。(47)通“首”。头;起始。(48)姓。战国时秦有道穴。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②][dǎo][《集韻》大到切,去号,定。](1)疏通。(2)先导;引导。(3)开导;教导。(4)治理。(5)谄媚。参见“道2言”、“道2諛”。(6)介词。从;由。(7)通“蹈”。赴。

衜字诗词来源

【衜】珠尘圆洁轻且明,有道服者得长生。远古·作者:方回《游南岳赞》
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先秦·作者:无名氏《河梁歌》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焕乎人道著三光,胡越殊心生异乡。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四》
子孙昌盛家道丰。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六》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魏晋·作者:无名氏《行者歌》
道我六穗罗八珍。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道亡数极归永元。悠悠兆庶尽含冤。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愿一见兮道我意,千里远兮长路难。南梁·作者:江淹《谣》
出入帷扆滥荣秩,复道龙楼歌楙实。南梁·作者:萧衍《清暑殿效柏梁体》
胜幡法鼓萦且击,智师道众纷以驰。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咄嗟失道尔回驾,沔彼流水趣东瀛。南齐·作者:王融《回向门诗》
君不见东郊道。荒凉芜没起寒烟。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三》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五重飞楼入河汉。九华阁道暗清池。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羞言独眠枕下泪,托道单栖城上乌。南梁·作者:萧纲《乌夜啼》
文同轨一道德行,国靖民和礼乐成。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巍巍荡荡道有馀。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凤凰衔书伎辞》

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衜】【申集下】【行字部】 衜;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110第01【篇海】同衟。【晉書·羊皇后傳】父衜,上黨太守。

与衜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衜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衜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