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稻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dào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稻字寓意

【稻】 dào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旱之分。通常指水子。草。米(亦称“大米”)。糠。

稻字解释

【稻】[①][dào][《廣韻》徒皓切,上皓,定。]亦作“稲1”。(1)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水、旱两类,通常多指水。子实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一种度量单位。(3)古地名。约在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南。

稻字诗词来源

【稻】恒思昔日稻粱恩,理翮整翰上君轩。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火田黄稻俱甘旨,纲水金鱼洽醉醺。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
南川粳稻花侵县,西岭云霞色满堂。盛唐·作者:李颀《寄綦毋三》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唐·作者:杜甫《秋兴八首 其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唐·作者:杜甫《官池春雁二首 其一》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六》
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盛唐·作者:崔颢《江畔老人愁》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唐·作者:元结《说洄溪招退者》
天开霁色澄千里,稻熟秋香互万畦。唐·作者:秦系《云门山》
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唐·作者:李嘉祐《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
稻黄扑扑黍油油,野树连山涧自流。中唐·作者:卢殷《雨霁登北岸寄友人》
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中唐·作者:卢纶《送从叔牧永州》
漠漠稻花资旅食,青青荷叶制儒衣。中唐·作者:权德舆《田家即事》
涧中磊磊十里石,河上淤泥种桑麦。唐·作者:王季友《代贺若令誉赠沈千运》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中唐·作者:羊士谔《郡中即事三首 其二》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唐·作者:刘商《送僧往湖南》
门前种稻三回熟,县里官人四考归。唐·作者:刘商《题刘偃庄》
去年六月无稻苗,已说水乡人饿死。中唐·作者:王建《水运行》

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稻】【午集下】【禾字部】 稻;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857第29【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 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 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又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又【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又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与稻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稻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