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笳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jiā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笳字寓意

【笳】 jiā 〔胡〕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笳字解释

【笳】[①][jiā][《廣韻》古牙切,平麻,見。]古管乐器。即胡。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说为春秋时李伯阳避乱西戎时所造,汉张骞从西域传入,其音悲凉。后形制递变,名称亦各异。魏晋以后以、笛为军乐,入卤簿。

笳字诗词来源

【笳】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遥闻陌头采桑曲,犹胜边地胡笳声。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胡笳向暮使人泣,长望闺中空伫立。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骑仗联联环北极,鸣笳步步引南熏。唐·作者:张说《扈从温泉宫献诗》
绿軿绀幰纷如雾,节鼓清笳前启路。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盛唐·作者:孟浩然《凉州词 其二》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唐·作者:王翰《凉州词二首 其二》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盛唐·作者: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盛唐·作者:王维《燕支行》
彩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盛唐·作者:储光羲《明妃曲四首 其四》
楼上胡笳传别怨,尊中腊酒为谁浓。唐·作者:张谓《送皇甫龄宰交河》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唐·作者:杜甫《秋兴八首 其二》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唐·作者: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其三》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唐·作者: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昆崙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唐·作者: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唐·作者: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唐·作者: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笳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笳】【未集上】【竹字部】 笳;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881第11【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 音嘉。【廣韻】笳簫。【史記·樂書】胡笳似觱栗而無孔,後世鹵簿用之,伯陽避入西戎所作,卷蘆葉吹之也。【韻會小補】大胡笳十八拍,號沈家聲。小胡笳十九拍,號祝家聲。 又叶居何切。【夏侯湛·笳賦】南閭兮拊掌,北園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 【篇海】亦作 。

与笳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笳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