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枇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枇字寓意

【枇】 pí 〔杷〕a.常绿乔木,叶大,长椭圆形,果实球形,黄色,味甜,叶和核可入药;b.这种植物的果实。

枇字解释

【枇】[①][pí][《廣韻》房脂切,平脂,並。]亦作“枈2”。见“杷”。[②][bǐ][《廣韻》卑履切,上旨,幫。]古代祭祀用的大木匙。丧祭用桑,吉祭用棘。[③][bì][《廣韻》毗至切,去至,並。](1)栉,篦子。(2)篦头。参见“3沐”。

枇字诗词来源

【枇】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唐·作者:岑参《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唐·作者:韩翃《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中唐·作者: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唐·作者:白居易《山枇杷》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中唐·作者:元稹《山枇杷》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中唐·作者:元稹《山枇杷》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五代·作者:毛文锡《摊破浣溪沙》
邮亭落日多飞絮,琵琶音重江春暮。北宋·作者:寇准《暇日 其二》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行之枇杷》
罗縠纤丽药物珍,枇杷甘橘荐清樽。北宋·作者:欧阳修《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
圆山信作漳南镇,想恋枇杷玉色醺。北宋·作者:郭祥正《圆山谢雨二首 其二》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北宋·作者: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枇杷弄实梅欲黄,海气冥冥错昏昼。北宋·作者:释道潜《同吴兴尉钱济明南溪泛舟》
何日枇杷苦笋熟,却游未减去年春。宋·作者:杨蟠《山中回忆东山老》
枇杷著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北宋·作者:张耒《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其一》
枇杷花发天欲雪,黄雀不飞枝上寒。北宋·作者:释思聪《句 其二》
禁籞承平种植繁,枇杷荔子近移根。北宋·作者:周彦质《宫词 其五十四》
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北宋末·作者:周紫芝《十月二十日晨起见枇杷花》
人把江瑶比荔枝,枇杷楟奈更何疑。北宋末·作者:周紫芝《季共见和前诗次韵为谢 其三》

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枇】【辰集中】【木字部】 枇; 康熙笔画:8; 页码:页514第26【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 音皮。詳杷字註。 又【白居易·山枇杷詩】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作入聲讀,薄密切,音弼。 又【廣韻】 履切,音匕。與朼同。所以載牲體也。【孔穎達·雜記疏】從鑊以枇升入於鼎,從鼎以枇載之於俎也。 又【廣韻】毗至切,音俾。細櫛。【釋名】枇,言細相比也。 又【集韻】次也。 又【集韻】駢迷切,音鼙。楖木。 又【集韻】篇迷切,音批。義同。 或作枈。考證:【釋名】枇,其細相比也。〕 謹照原文其改言。

与枇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枇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