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字的含义
忤字的解释
忤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8
- 拼音:wǔ
- 繁体:忤
- 笔画:7
- 部首:忄
忤字寓意
【忤】忤 wǔ 逆,不顺从:忤耳(逆耳)。忤逆(a.背犯,违反;b.不孝顺父母)。忤视(逆视、抗视、正视相看)。
忤字解释
【忤】[①][wǔ][《廣韻》五故切,去暮,疑。]“午2”的今字。(1)违逆;触犯。(2)指触动。(3)交错。(4)用同“仵”。参见“忤作”。
忤字诗词来源
【忤】胡为惆怅不能已。难尽此曲令君忤。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一》
兵刃水火不能忤,何但虫蛇兼虎兕。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唐·作者: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唐·作者:柳公权《应制为宫嫔咏》
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唐·作者:刘叉《修养》
高言忤逆阿耶娘。唐·作者:敦煌曲子《孝顺乐 其十一 调名本意十二首》
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唐·作者:黎瓘《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唐末·作者:郑遨《哭张道古》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贬官泰州出城作》
不系舟虚谁触忤,无机鸥近绝惊猜。北宋·作者:韩琦《浮醴亭会陈龙图》
不孝自然生忤逆,无仁实是出妖魔。北宋·作者: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三》
永叔忤意窜西蜀,不免一中谗人机。北宋·作者:蔡襄《四贤一不肖诗 高若讷》
下有三鬼相啸聚,初行谁家作疰忤。北宋·作者:文同《蒲生钟馗》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北宋·作者:曾巩《论交》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北宋·作者:王安石《示四妹》
事忤贵人今见节,政行豪县众称材。北宋·作者:王安石《寄陈宣叔》
平世自无忧国事,求田应不忤陈登。北宋·作者:王安石《平甫如通州寄之》
由来朋字难为正,莫漫刚颜忤世人。北宋·作者:强至《和唐林夫正字韵》
触忤贵势在转喉。北宋·作者:强至《近承杨子遣垂和池上短篇爱而有赠且摅予怀》
豪忤里儒连束矢,狂侵醉尉欲翘关。北宋·作者:刘攽《答郑秘丞见寄长韵》
兵刃水火不能忤,何但虫蛇兼虎兕。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唐·作者: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唐·作者:柳公权《应制为宫嫔咏》
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唐·作者:刘叉《修养》
高言忤逆阿耶娘。唐·作者:敦煌曲子《孝顺乐 其十一 调名本意十二首》
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唐·作者:黎瓘《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唐末·作者:郑遨《哭张道古》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贬官泰州出城作》
不系舟虚谁触忤,无机鸥近绝惊猜。北宋·作者:韩琦《浮醴亭会陈龙图》
不孝自然生忤逆,无仁实是出妖魔。北宋·作者: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三》
永叔忤意窜西蜀,不免一中谗人机。北宋·作者:蔡襄《四贤一不肖诗 高若讷》
下有三鬼相啸聚,初行谁家作疰忤。北宋·作者:文同《蒲生钟馗》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北宋·作者:曾巩《论交》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北宋·作者:王安石《示四妹》
事忤贵人今见节,政行豪县众称材。北宋·作者:王安石《寄陈宣叔》
平世自无忧国事,求田应不忤陈登。北宋·作者:王安石《平甫如通州寄之》
由来朋字难为正,莫漫刚颜忤世人。北宋·作者:强至《和唐林夫正字韵》
触忤贵势在转喉。北宋·作者:强至《近承杨子遣垂和池上短篇爱而有赠且摅予怀》
豪忤里儒连束矢,狂侵醉尉欲翘关。北宋·作者:刘攽《答郑秘丞见寄长韵》
忤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忤】【卯集上】【心字部】 忤; 康熙笔画:8; 页码:页377第18【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五故切,音誤。【說文】逆也,本作啎。从午,吾聲。今作忤。【後漢·鮑永傳】持正之忤。又忤忤。意不喜也。【釋名】靑徐謂女曰娪。娪,忤也。始生時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又或作牾。【前漢·王莽傳】無所牾意。亦作午。【禮·哀公問】午其衆,以伐有道。 亦作蘁。【莊子·寓言篇】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音義】蘁音悟,逆也。 又【正韻箋】忤,亦作梧。【釋名】當塗曰梧丘。梧,忤也,與人相當忤也。 又通作悟。【史記·韓非傳】悟言無所擊排。【註】悟作忤。 又通作迕。【前漢·食貨志】好惡乖迕。【註】迕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