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字的含义
卬字的解释
卬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4
- 拼音:áng
- 繁体:卬
- 笔画:4
- 部首:卩
卬字寓意
【卬】卬 yǎng 古同“仰”,仰慕;仰仗;仰望;向上。 卬 áng 古同“昂”,抬起;扬起;高;昂扬,情绪高、气势盛。 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古地名。 姓氏。
卬字解释
【卬】[①][áng][《廣韻》五剛切,平唐,疑。](1)我。(2)会合。(3)通“昂”。激励。(4)通“昂”。怒。(5)通“昂”。高。参见“卬貴”、“卬燥”。(6)姓。汉有卬疏。见《尚友录》卷十一。[②][yǎng][《廣韻》魚兩切,上養,疑。]“仰1”的古字。(1)向上;抬头向上。(2)望;仰望。(3)谓敬仰。(4)仰仗;依赖。
卬字诗词来源
【卬】明暴视兮俨卬卬。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北宋·作者: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
严徐未抵冯唐老,犹咏君诗意自卬。北宋·作者:刘攽《嘉祐中与王丞相吴枢密韩端明王学士会饮骐骥池上去今将二十年王有感事诗见示次韵》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遗倚玉羞。宋·作者:孙觌《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自公始也心慕手追遂入于室某尝赋景坡堂诗宣卿谓余知音者遂标藏之椟中比守吴门治有状玺书褒进待制敷文阁某驰小舟往贺宣卿出诗三章见属句法华妙为一时绝唱有云正索解人那复得其谁知我固无从此真东坡语也辄次韵书于卷末 其一》
颙卬万仞插云端,极目令人心胆寒。南宋·作者:朱熙载《鼎湖》
万夫卬止配高山,德望巍峨履道安。南宋·作者:薛季宣《故使制置阁学萧公挽章 其一》
子来我往才交臂,人涉卬须又苦心。南宋·作者:魏了翁《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 其一》
子已江头戒棹郎,卬须何事未乘方。南宋·作者:魏了翁《用张子益教授韵送虞退夫西归》
卬虽不敏真知得,为子临岐釂一觞。南宋·作者:魏了翁《用张子益教授韵送虞退夫西归》
醉歌家有秦声妓,且为治芜一奋卬。南宋·作者:岳珂《小阁后薙草》
往者驱驰翰墨场,君廿有七颙卬卬。宋末元初·作者:刘将孙《寄郑义山》
城西有寺忽如林,伏地卬霄苔藓侵。元·作者:范梈《闽山神光寺西崖上观唐李阳冰篆,篆为山僧架屋所坏,存者始二十二字云》
江豚卬鼻濆惊波,秋来江风西北多。元·作者:吴师道《舟行得风》
岂知卬亦爱山人,未办山赀得归去。元·作者:张翥《重赋明山歌送胥式有仪还武昌》
江汉可游河可泳,涉卬已入诗人咏。元·作者:朱晞颜《题梅正傅学正思原图》
首卬尾掉纷龙舟,天潢竞渡过中流。明·作者:吴宽《观乌丝竞渡图》
去年金阙候朝参,今日瞻卬北斗南。明·作者:杨守阯《甲子元日》
我行在岸客在船,卬须我友徒延伫。明·作者:成伣《同贯之渡杨花江》
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北宋·作者: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
严徐未抵冯唐老,犹咏君诗意自卬。北宋·作者:刘攽《嘉祐中与王丞相吴枢密韩端明王学士会饮骐骥池上去今将二十年王有感事诗见示次韵》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遗倚玉羞。宋·作者:孙觌《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自公始也心慕手追遂入于室某尝赋景坡堂诗宣卿谓余知音者遂标藏之椟中比守吴门治有状玺书褒进待制敷文阁某驰小舟往贺宣卿出诗三章见属句法华妙为一时绝唱有云正索解人那复得其谁知我固无从此真东坡语也辄次韵书于卷末 其一》
颙卬万仞插云端,极目令人心胆寒。南宋·作者:朱熙载《鼎湖》
万夫卬止配高山,德望巍峨履道安。南宋·作者:薛季宣《故使制置阁学萧公挽章 其一》
子来我往才交臂,人涉卬须又苦心。南宋·作者:魏了翁《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 其一》
子已江头戒棹郎,卬须何事未乘方。南宋·作者:魏了翁《用张子益教授韵送虞退夫西归》
卬虽不敏真知得,为子临岐釂一觞。南宋·作者:魏了翁《用张子益教授韵送虞退夫西归》
醉歌家有秦声妓,且为治芜一奋卬。南宋·作者:岳珂《小阁后薙草》
往者驱驰翰墨场,君廿有七颙卬卬。宋末元初·作者:刘将孙《寄郑义山》
城西有寺忽如林,伏地卬霄苔藓侵。元·作者:范梈《闽山神光寺西崖上观唐李阳冰篆,篆为山僧架屋所坏,存者始二十二字云》
江豚卬鼻濆惊波,秋来江风西北多。元·作者:吴师道《舟行得风》
岂知卬亦爱山人,未办山赀得归去。元·作者:张翥《重赋明山歌送胥式有仪还武昌》
江汉可游河可泳,涉卬已入诗人咏。元·作者:朱晞颜《题梅正傅学正思原图》
首卬尾掉纷龙舟,天潢竞渡过中流。明·作者:吴宽《观乌丝竞渡图》
去年金阙候朝参,今日瞻卬北斗南。明·作者:杨守阯《甲子元日》
我行在岸客在船,卬须我友徒延伫。明·作者:成伣《同贯之渡杨花江》
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卬】【子集下】【卩字部】 卬; 康熙笔画:4; 页码:页158第49【唐韻】五剛切【集韻】魚剛切【韻會】疑剛切, 諤平聲。【說文】我也。【詩·邶風】卬須我友。【爾雅註】卬,猶姎也。【疏】女人稱我曰姎,由其語轉,故曰卬。又【玉篇】卬卬,君之德也。【詩·大雅】顒顒卬卬。又【前漢·食貨志】萬物卬貴。【註】師古曰:卬,物價起。音五剛反,亦讀曰仰。又激厲也。【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又【唐韻】魚兩切【集韻】語兩切【正韻】魚向切, 同仰。【說文】望也。欲有所庶及也。【玉篇】待也,向也。【荀子·議兵篇】上足卬,則下可用。【註】古仰字。下託上曰仰。 ,俗卬字。 ,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