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胃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wèi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胃字寓意

【胃】 wèi 人和脊椎动物身体里主管消化食物的器官:脏。液。酸。口(食欲,引申为兴趣、欲望。“口”读轻声)。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胃字解释

【胃】[①][wèi][《廣韻》于貴切,去未,云。]亦作“1”。(1)动物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2)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三宿。(3)通“謂”。多见于出土帛书、竹简。(4)通“畏”。亦见于出土文物。

胃字诗词来源

【胃】古箧重书宜笔迹,路台鹤胃若弦声。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胃,三星鼎足河之次。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西方七宿》
天廪胃下斜四星,天囷十三如乙形。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西方七宿》
非肝非肺非心肾,不于脾胃胆和精。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唐·作者:胡令能《王昭君》
胃脉溃。斯须儿女独孤凄。唐·作者:敦煌曲子《定风波 其一 伤寒三首》
心脾连胃睡不得。时当八九日。唐·作者:敦煌曲子《定风波 其二 伤寒三首》
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晚唐·作者:曹松《赠道人》
一未量移一转勋,貂冠羊胃总非真。北宋·作者:王禹偁《三月廿七日偶作简仲咸》
均赏已知羊胃烂,铭恩偏觉鼠肝微。北宋·作者:宋庠《受诏同编修敕令终篇例赐勋一转谢参预东平会稽二公》
群公锦绣为肠胃,独我尘埃满肺肝。北宋·作者:梅尧臣《再和》
我病胃寒不下咽,匕箸谩举叨席中。北宋·作者:梅尧臣《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
龙力与雷固不敌,雷转威怒龙褫魄,须臾定见肝胃拆。北宋·作者:文同《许中正捕龙雷》
肠胃坐来清似洗,神奇未怪佛图澄。北宋·作者:王安石《次韵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
宿儒晚秀趋术茫,肝愁胃苦搜辞藻。北宋·作者:强至《赠贾麟》
涸胃已惭搜思竭,乾喉兼觉出群粗。北宋·作者:徐积《上林殿院次公 其七》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北宋·作者:苏轼《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钩棘徒劳刳胃肾,笔头才住已成尘。北宋·作者:李之仪《学书十绝 其九》
煎烹心脾擢胃肾,自令鬓发惊秋霜。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刘泾见寄》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北宋·作者: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

胃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胃】【未集下】【肉字部】 胃;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977第06【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正韻】于畏切, 音謂。【說文】穀府也。从 从肉,象形。【玉篇】白虎通曰:胃者,脾之府,穀之委,故脾稟氣於胃。【廣韻】腸胃。【釋名】胃,圍也,圍受食物也。【禮·內則】鴇奧鹿胃。【史記·貨殖傳】胃脯 微耳,濁氏連騎。【註】晉灼曰: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又【韻會】西方宿名。【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史記·天官書】胃爲天倉。【註】胃主倉稟,五穀之府也。明則天下和平,五穀豐稔。 又【集韻】本作 。【禮·內則】鴇奧鹿胃。【釋文】胃又作 。又 。

与胃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胃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