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化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4
  • 拼音:huà
  • 繁体:
  • 笔画:4
  • 部首:

化字寓意

【化】 huà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刼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 习俗,风气:有伤风。 特指“学”:工。纤。肥。 huā 同“花”⑩。

化字解释

【化】[①][huà][《廣韻》呼霸切,去禡,曉。]“1”的今字。(1)改变人心风俗;教;教育。(2)受感;受感染。(3)习俗;风气。(4)治,太平。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治”为“”。唐李贤注《後汉书》亦随文改易。(5)变;改变。(6)指质变。(7)生长;育。(8)指生之物。(9)指胎儿。(10)造;自然的变或规律。(11)死。(12)消。指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转变为可以被机体吸收的养料的过程。(13)消。比喻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14)融合;融。(15)熔;销鎔。(16)消除,去除。(17)消散;消失。(18)焚烧。(19)劝。谓僧道劝人出家。(20)成仙。参见“去”、“昇”。(21)募。(22)指道教的庙宇,即宫观。(23)方言。无礼;无赖。(24)学的简称。(25)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26)姓。明代有暉。[②][huā](1)用掉;消耗。(2)见“2子”。(3)见“2”。[③][huò][《字彙》呼卧切]“貨1”的古字。[④][é][《字彙》吾禾切]“訛1”的古字。见“4言”。

化字诗词来源

【化】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汉·作者:无名氏《考城为仇览谚》
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东海大鱼化为龙。魏晋·作者:无名氏《苻生时长安谣二首 其一》
官家养芦化成荻。芦生不止自成积。魏晋·作者:无名氏《安帝义熙初童谣》
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十六国·作者:王嘉《皇娥歌》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蔬膳菲食化始至。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碧玉作碗银为盘。一刻一镂化双鸾。南梁·作者:江淹《谣》
尔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予。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化光造物含气贞。恭己无为赖兹英。北魏·作者:元诩《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赋七言诗》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氓知可化。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忽然变化作大人。发眉皓白头柱天。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二》
化胡成佛还东秦。敷杨道教整天文。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五》
雨泽以时熟五谷。万人食之大化足。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六》
化生万物由婴儿。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十五变之时。西向教化到罽宾。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五》
说化男子受三归。渐渐诱进说法轮。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五》
忽然变化白净舍。出家求道号释迦。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六》
观风采乐德化昌。圣皇万寿乐未央。隋·作者:无名氏《共戏乐 其四》

化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化】【子集下】【匕字部】 化; 康熙笔画:4; 页码:页152第20〔古文〕 【唐韻】【正韻】呼霸切【集韻】【韻會】火跨切, 花去聲。【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又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又【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又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又貨賄貿易曰化。【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又革物曰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 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又【正韻】告誥諭使人回心曰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又【公羊傳·桓六年】化我也。【註】行過無禮謂之化,齊人語也。【疏】哀六年傳云: 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願諸大夫之化我也。亦是行過無禮之事。又州名。【韻會】漢屬合浦郡,宋攺化州。又【正韻】呼瓜切,音花。【後漢·馮衍傳】與時變化。【章懷太子註】音花。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三略】變動無常,因敵變化。不爲事先,動而輒隨。【 琳·大荒賦】越洪寧之蕩蕩兮,追 漠之造化。跨三五其無偶兮,邈卓立而獨奇。又叶呼戈切,音訶。【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旣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又叶許旣切,希去聲。【後漢·傅幹皇后箴】在昔明后,日新其化。匪惟訓外,亦訓于內。又叶呼臥切,呼去聲。【白虎通】火之爲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漢書·敘傳】偪上幷下,荒殖其貨。侯服玉食,敗俗傷化。又【總要】化音吪,差錯也,謬言也。从人匕會意。小篆與匕混,故加言作訛。【史記·天官書】其人逢俉化言。

与化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化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