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pèi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旆字寓意

【旆】 pèi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泛指旌旗。

旆字解释

【旆】[①][pèi][《廣韻》蒲盍切,去泰,並。]亦作“斾1”。(1)古代旐末状如燕尾的垂旒。(2)借喻累累的花蕊。(3)泛指旌旗。(4)指春秋时晋楚的前军。后亦泛指军队。(5)前军车辆。亦泛指车驾或车辆。

旆字诗词来源

【旆】绛宫珠阙敞仙家,蜺裳羽旆自淩霞。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连营去去无穷极,拥旆遥遥过绝国。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初唐·作者:李适《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旌旆悠悠静潮源,鼙鼓喧喧动卢谷。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王母嫣然感君意,云车羽旆欲相迎。唐·作者:王翰《古娥眉怨》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盛唐·作者:王维《燕支行》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唐·作者: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盛唐·作者:皇甫冉《春思》
巴山雨色藏征旆,汉水猿声咽短箫。唐·作者: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
万里飞沙压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唐·作者:钱起《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 其一》
伏波箫鼓水云中,长戟如霜大旆红。唐·作者:司空曙《送人归黔府》
佐幕临戎旌旆间,五营无事万家闲。唐·作者:戴叔伦《奉酬卢端公饮后赠诸公见示之作》
暗发前军连夜战,平明旌旆入襄州。中唐·作者:戎昱《收襄阳城二首 其一》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唐·作者:耿湋《杂曲歌辞 凉州词》
梦亲旌旆何由见,每阻清风一回面。中唐·作者:卢纶《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江潮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中唐·作者:刘长卿《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中唐·作者:杨巨源《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旌旆仍将过乡路,轩车争看出都门。中唐·作者: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
旌旆朝天不知晚,将星高处近三台。中唐·作者:杨巨源《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旆】【卯集下】【方字部】 旆;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483第08【唐韻】【集韻】【韻會】 蒲蓋切,音沛。【說文】作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 , 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詩·小雅】白旆央央。【傳】白旆,繼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註】旆,游也。 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又【詩·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 又【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 又【韻補】叶蒲枚切。【 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旆原字从 从 。

与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