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芡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qiàn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芡字寓意

【芡】 qiàn 一年生水草,茎叶有刺,亦称“鸡头”:实(的果实;种子的仁可食,经碾磨制成淀粉。亦称“鸡头米”)。粉。 烹调时用淀粉加水调成的浓汁:勾

芡字解释

【芡】[①][qiàn][《廣韻》巨險切,上琰,羣。](1)水生植物名。又名鸡头。全株有刺,叶圆盾形,浮于水面。花单生,带紫色,花托形状像鸡头。种子称“实”,供食用,亦可入药。(2)加在汤或菜里的用粉做的稠汁。

芡字诗词来源

【芡】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唐·作者:杜甫《渼陂行》
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唐·作者:水府君《与郑德璘奇遇诗 其五》
斜拂芡盘轻鹜下,细穿菱线小鲵游。唐·作者: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二首 其二》
江近好听菱芡雨,径香偏爱蕙兰风。南唐·作者:李中《留题胡参卿秀才幽居》
蕙兰馥裛幽蹊畔,菱芡交铺曲岛边。宋·作者: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蒲芡因依残涨沼,枣梨狼藉晚秋园。北宋·作者:宋祁《晚秋北园二首 其二》
六月京师暑雨多,夜夜南风吹芡嘴。北宋·作者: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
池中所出粗可爱,芡盘菱角红白莲。北宋·作者:韩琦《醉白堂》
菰米熟汀来客燕,芡丝分水避归桡。北宋·作者:蔡襄《杪秋湖上》
露蓼风蒲匝四阿,欠盘无数覆清波。北宋·作者:韩维《绍隆院池上五首 其三》
芡盘团团开碧轮,城东壕中如叠鳞。北宋·作者:文同《采芡》
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北宋·作者:王安石《送程公辟守洪州》
朝寻菱芡逗烟水,暮饭鱼虾宿风雨。北宋·作者:刘攽《渔翁》
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出帘。北宋·作者: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 其四》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北宋·作者: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其三》
风开芡觜铁为须,斧斫沙磨旋付厨。北宋·作者:苏辙《食鸡头》
渼陂霜落鱼可掩,枯芡破盘蒲折剑。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渼陂鱼》
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北宋·作者:苏辙《西湖二咏 其二 食鸡头》
青莲紫芡倾珠玑,白鱼掉尾黄鳖肥。北宋·作者:苏辙《送韩宗弼》
菰蒲菱芡厌采搜,柳杨成幄荫道周。北宋·作者:舒亶《粹老使君前被召约往它山谒善政侯祠既不果以书见抵谓可叹惜并示广德湖新记因成长句奉寄》

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芡】【申集上】【艸字部】 芡;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19第21【唐韻】【集韻】【正韻】 具險切,音儉。【說文】雞頭也。【揚子·方言】 、芡,北燕謂之 ,靑、徐、淮、泗之閒謂之芡,或謂之雞頭,或謂之鴈頭,或謂之烏頭。【古今註】葉似荷而大,葉上蹙縐如沸,實有芒刺,其中如米,可以度飢,卽今蔿子也。【周禮·天官·籩人】加籩之實:蔆、芡、 、脯。【韓愈詩】平池散芡盤。

与芡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芡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