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隔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隔字寓意

【隔】 gé 遮断:开。离。绝。断。阻。 相去有一段距离:壁。年。行(h俷g )。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墙有耳。 思想感情有距离:阂。膜。心。

隔字解释

【隔】[①][gé][《廣韻》古核切,入麥,見。](1)阻;间。(2)阂,不相合。(3)分开;分。(4)时间上距离远。(5)别离。(6)抑制。(7)窗槅。(8)变异。(9)界限。(10)古代音乐术语。指某些弹拨乐器按音的位置。(11)通“膈”。(12)通“融”。[②][jī][《集韻》古歴切,入錫,見。]通“擊1”。敲击。

隔字诗词来源

【隔】念灵闺兮隩重深,愿竭节兮隔无由。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愿因归鸿超遐隔,终然莫致增永积。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我所思兮在陇原。欲往从之隔秦山。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感离隔兮会无期。曹魏·作者:曹植《离友诗三首 其二》
隔树银鞍喧宝马,分衢玉轴动香车。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非是妖姬渡江日,定言神女隔河来。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片时欢娱自有极,已复长望隔年人。隋末唐初·作者:陆敬《七夕赋咏成篇》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常娥月中君未见,红粉盈盈隔团扇。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人去悠悠隔两天,未审迢迢度几年。唐·作者:张鷟《游仙窟诗 赠十娘》
麻姑怪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唐·作者:何仙姑《将游罗浮留诗》
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䌽旒。初唐·作者:徐彦伯《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唐·作者:张旭《桃花溪》
当时苦恨银屏影,遮隔仙姬秪听声。盛唐·作者:李隆基《幸蜀回居南内梦中见妃子于蓬山太真院作诗遗之使焚于马嵬山下》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盛唐·作者: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种橙夹阶生得地,细叶隔帘见双翠。盛唐·作者:李颀《照公院双橙》
中有一人金作面,隔幌玲珑遥可见。唐·作者:王翰《春女行》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盛唐·作者:王昌龄《西宫春怨》

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隔】【戌集中】【阜字部】 隔;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358第17【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 音膈。【說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又【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 又與融通。【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註】隔,一作融。

与隔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隔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